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温医大“自助工作坊”:我参与 我快乐

    作者:本报记者 陆健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6日 06版)

        天刚蒙蒙亮,温州医科大学学生社区的“诚信小铺”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清点物品、打码、装载、铺货。傍晚时分,学生社区“爱心粥房”内热气腾腾,一碗碗小粥被送到身体虚弱的同学的床前。夜幕降临,社区“自助工作坊”里,一把把破旧的雨伞、一双双脱胶的鞋子被整修一新。寒来暑往,同学们相互帮助的画面在这里周而复始地上演着。

     

    微公益垒起爱的工坊

     

        在温医大校园里,“红马甲”们忙碌的身影成了最亮丽的风景,他们犹如一群勤劳的小蜜蜂,用自己的微小付出带给同学们一份温暖,大伙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社区工蜂”。

     

        社区学生志愿者服务站站长王晶晶对3年前开展的第一项服务——帮助同学提行李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们30多个志愿者轮流值守热线,一有需求便分配任务,谁有空就会立马穿上红马甲将同学从宿舍送到站点,或者从站点接到宿舍。”

     

        此后学生社区“自助工作坊”应运而生,开设了为同学提供便利的学习生活用品采购的“诚信小铺”、为生病的同学提供餐点的“爱心粥房”等。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在“诚信小铺”,同学们自行挑选零食、学习和生活用品,并将钱投进自助投款箱中,全程无人值守。小铺自开设以来,总营业额达120万元,诚信率达到九成。在小铺站长杨赛平看来,“工蜂”们是在践行一项诚信工程,从内心深处唤醒同学们的诚信意识。

     

        “爱心粥房”在温医大社区8号楼,“工蜂”王广妃对照着预约单,将爱心粥一碗一碗送到肠胃不适或身体虚弱同学的寝室里,同学的一声“谢谢”让她感觉心里暖暖的。自爱心小粥运行以来,已送出一万多碗爱心粥。

     

        “工蜂”颜丽婷是一名爱心理发员,从练习梳头、观看师傅理发,到后来拿室友“练手”,如今她已为40多个同学理过发。

     

        3年时间,温医大的“工蜂”们共服务近3万次。如今他们有了团队称号——“工蜂联盟”,每人都有终身“工蜂”号、“工蜂”牌以及有统一标识的服装。每月开展一次“工蜂交流会”,一起分享服务的收获和感人故事。

     

    常态化管理 可持续传承

     

        随着学生服务需求的增加,温医大先后开辟自助工作坊、爱心粥房、爱心车库、“工蜂之家”共4期服务阵地,拓展了诚信小铺、诚信雨伞、诚信打印等诚信培育基地,提供了爱心理发、缝纫、修电脑等特殊技能服务。学校用“诚信小铺”的盈利建立了一个“爱心基金”,支撑学生社区友善公益服务,形成“诚信—友善”公益链,以服务养服务。

     

        随着爱心的不断传递,温医大“工蜂”队伍从30多人增加到1200多人。2014年4月温州市文明办授予他们“温州好人”奖章;2014年8月被浙江省文明办授予“浙江好人”诚实守信奖;2015年被浙江省文明办授予“身边的雷锋”称号。

     

        “自助工作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走出了课堂,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诚信、友善等价值观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生活实景。”温医大党委副书记吕一军说,大学生们结合亲身实践的感知教育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

     

        (本报记者 陆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