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奥朗德14日表示,13日晚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一手策划的“战争行径”。同日,“伊斯兰国”发布声明,宣称对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负责,并扬言法国是其头号袭击目标,同时在社交网络上叫嚣,伦敦将是下一个目标,罗马和华盛顿也“在劫难逃”。
面对历史上最严峻的反恐形势,法国政府于当地时间14日深夜已确认将派出“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对抗“伊斯兰国”。戴高乐号航母是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和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国海军隶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法国海军现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它将于11月18日从法国启程,于12月中旬抵达波斯湾后参与打击“伊斯兰国”。奥朗德表示,派出航母将有利于提高法国与同盟国协同作战打击“伊斯兰国”的效率。
早在今年7月,法国议会就已经通过了在全法一度引起极大争议的“情报法”。此项立法授予法国安全部门对个人电子邮件和电话通话进行拦截监控,分析个人数据等权力。与此同时,法国还缩小了原定的裁军计划,并宣布政府将在三年内在内政部创造1400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从事反恐情报搜集的1100人;警察和宪兵队伍中设立2000个新工作岗位,专门负责反恐斗争,同时还将在负责反恐的司法机关和监狱中设立950个新工作岗位,包括穆斯林牧师等神职人员。
这一切“看上去很美”。然而,有专家向记者表示,政府提出的这些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反恐力量,但从以往政府、议会的效率来看,要想这些措施真正生效,恐怕仍需不少时日。这就意味着,在措施生效前,仍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空白期”。法国内部安保力量主要由警察、宪兵等组成,以巴黎为例,此次恐袭事件发生后总共调动了6000余名警力进行警戒和防范,相对于巴黎200多万人口来说是“杯水车薪”。并且由于警力严重不足,法国政府面临着“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选择加强反恐力量,治安案件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反之亦然。再加上整个欧洲申根区内不设防的情况,使得恐怖分子可以轻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武器,并从容地策划、发动袭击。
故而,即使法国一直号称面对恐怖袭击严阵以待,13日还是发生了不幸。这使得法国民众在愤怒和哀伤的同时,也感到些许迷茫。14日记者前往法国民众自发聚集悼念死难者的共和国广场采访时,一位遇难者家属对记者说:“就像奥朗德说的,我们必须团结,我们必须反抗,但是我们应该反抗谁?我想我们并不清楚。”正是由于法国政府在反恐战略、反恐力量投入上的滞后,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此外,专家指出,法国政府现行的中东政策是巴黎一再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目标的又一重要原因。今年11月13日正好是法国总统奥朗德公开宣布叙利亚反对派是叙利亚人民“唯一合法代表”三周年的日子,法国也成为第一个承认叙利亚反对派联盟的西方国家。此后数年内,法政府一直在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资金援助。正是这种政治态度,再加上《查理周刊》事件后法国对叙重启空袭行动,“伊斯兰国”再次将巴黎视为头等目标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于法国遭受的不幸,我们在哀悼、悲伤的同时,更应该将目光放在未来,放在如何彻底地防范恐怖主义威胁这一焦点上。专家指出,这次的恐怖袭击对于欧洲、美国、俄罗斯来说,可能是一个契机。如果三方能够放下争议,从根除恐怖主义的高度出发,在中东问题上进行有效、务实的合作,一定会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肯定和支持。
(本报巴黎11月15日电 本报驻巴黎记者 黄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