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韩业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对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如何实现融合发展进行了解读。
范周指出,公共文化是我国公民文化权的最基本的保障,文化产业是公共文化发展的最强劲支撑和推动力,两者之间互相支撑,特别是在公共文化内容的提升上文化产业更是可以大有作为,公共文化的社会化,也需要文化产业有更多的更现代化和人性化的服务、表现,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要融合发展。
范周说,增强发展协调性也是本次《建议》的重要方面,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同样非常重要。然而,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相一致,文化建设“东高西低”的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
范周指出,不论是公共文化建设,还是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建设的速度和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基本相同,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人才、资本、技术、规模等方面,东西部文化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产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公共文化的发展都需要从全新的角度进行认识,文化建设的不平衡现象也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予以有效解决,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级,深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全新体系。我国的文化建设处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当中,这就决定了“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大原则。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要得到有机统一,让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有机统一,实现发达地区文化发展与欠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