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关注·电影《甲午风云》让北洋水师闻名遐迩,伤痕累累的“致远”舰在丹东海域现身,更让人们对这支英雄舰队充满敬意。面对社会上一片“打捞致远舰”的呼声,考古专家首先想到的是——

    比打捞更紧迫的,是保护

    作者:刘勇 毕玉才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1日 10版)
    有致远字样的瓷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工作人员展示致远舰模型。 孙模同摄

        北洋水师的英雄战舰“致远”舰现身丹东,成为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最受关注的文化事件。

     

        随着水下考古调查中发现带有“致远”舰徽的文物,丹东港水域发现的沉船“丹东一号”就是甲午海战中的“致远”舰成为定论。无数人脑海中又浮现出电影《甲午风云》中那激动人心的画面:邓世昌把辫子猛地一甩,手握舵把,二目喷火,驾驶着“致远”向敌舰撞去,“撞沉吉野”的口号响彻云天,荡气回肠。

     

        人们迫切希望见到“致远”舰的真容。“我们很理解致远舰在中国民众心中的特殊心结,但现在谈打捞还为时尚早。”亲自参与了“致远”舰考古调查的广东省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部主任崔勇告诉媒体,“调查阶段结束后,水下剩余文物与船体的保护就成为工作重点”。

     

        水下战舰曾遭盗捞

     

        121年前,“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官兵,曾与邓世昌带领的“致远”舰官兵一起,与日舰浴血海战,最终在距离大连庄河黑岛5公里的老人石海域沉没。据当地媒体报道,就在这个海域,6年前曾有一伙操着南方口音的人在船上架起一座钢架平台,用一个20吨重的铁锤向海里砸,然后再用大铲子打捞,一次就打捞上几吨重的紫铜和钢铁,诸多水下文物流失民间。

     

        多次下潜到“经远”舰附近的潜水员姜世卫说,在“经远”舰舰体上可清晰看见当年被盗捞留下的不规则碎痕,船面炮台、桅杆等突出部分几乎被拆光。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致远”舰也遭国内不法分子盗捞,但由于日本曾组织人力对4艘甲午沉舰进行过打捞和拆卸,加之百余年来海水的冲刷腐蚀及渔网的剐蹭拖拽,“致远”舰整体保存状况并不好。崔勇说:“沉舰钢板、锅炉零件被抛离原来位置,穹甲以上结构已经损毁,不存在完好的舱室,机舱仍埋在泥沙之下。”

     

        为保文物可改扩建计划

     

        “北洋舰队组建后,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海洋利益、遏制外敌入侵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一度迟滞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将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大大向后推迟。”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

     

        正是由于这个因素,加之电影《甲午风云》中的精彩演绎,更让这支舰队在人们心中有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尤其是这次考古调查中发现的破碎的瓷盘、龟裂的方形舷窗、残缺不全的官兵遗骸、无处不在的火烧痕迹,更让人们对这支英雄的舰队肃然起敬。众多学者和民众呼吁打捞“致远”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原址保护还是整体打捞,得根据具体情况做详细方案,但预计方案会做很长时间。”崔勇说。出于安全考虑以及保护文物的技术要求,本次水下调查并未对舱体进行大规模抽沙。舱内文物尚待日后系统发掘。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介绍:水下调查过程中已经对“丹东一号”进行了回填、做标记等初步保护。

     

        “丹东港已成立针对考古作业区的保护小组,对考古作业水面进行长期巡逻。”丹东港集团执行总裁黄梅雨说,“丹东港集团从2013年发现这艘沉船起,每天都安排至少一艘拖轮对沉船进行24小时守护,以确保沉船的安全。如果‘丹东一号’考古工作持续时间较长或国家对其余甲午战舰也有相应考古计划,丹东港将考虑调整港口扩建计划,以支持文物考古保护工作。”

     

        水下文物保护刻不容缓

     

        “致远”舰的保护因其广泛的影响而不必存疑,但它的现身会不会引起不法之徒对其他水下文物的觊觎,值得警惕。

     

        辽宁有2292.4公里的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2%。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水下考古调查中,辽宁共发现古代、近现代水下文物遗存疑点105处。其中,既有闻名中外的甲午海战沉船,又有各个朝代的商船,还有在日俄海战中触礁沉没的沙俄“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号军舰,还有抗美援朝时坠落的飞机。

     

        “三普”时,普查人员发现盗窃文物犯罪有向地下、水下蔓延的迹象。1991年7月,辽宁省绥中县大南铺村渔民在三道岗海域拖网捕鱼作业中,偶然打捞出一批古代瓷器和一些破碎的船板。绥中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迅速征集了其中的584件瓷器,并初步推定为元代磁州窑的产品。然而,早在此之前,这些瓷器就被一些不法文物贩子给盯上了,致使当地水下文物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2010年起,辽宁加大了对水下文物保护的力度,一名来自福建的盗挖船主被警方抓捕;2012年,一名涉嫌非法打捞日俄战争沉船遗骸、变卖水下文物的犯罪嫌疑人被大连西岗区人民法院判刑。目前辽宁的水下文物盗捞之风有所收敛。

     

        大连边防支队庄河边防大队大队长丁柱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地方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水下文物的保护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文物部门无论在人员、经费、执法船只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执法权的缺失,往往导致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力不从心。”为此,他建议:一要加大力度推进水下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整合文化、渔业、公安、边防、海监等各方面资源,形成联动机制;二是细化现有的文物发现报告和奖励制度,鼓励群众主动报告其发现,上缴其打捞的文物。同时,加大对违反者的处罚力度,遏制其贪婪和侥幸。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