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中闻得到鲜活质朴的生活气息”,一位观众看完“深入生活、表现时代写生创作展”后感叹。
一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50余位画家走街道、进农村、入厂矿、访军营,先后赴江苏、山东、陕西、甘肃和西藏等地写生,体验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从中找寻艺术的创作灵感,完成了一批优秀的写生创作。这些作品汇聚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生活、表现时代写生创作展”,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张张朴素的、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得到了观众的称赞,也引发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反思。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艺术家只有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发现创作素材,增长人生阅历,迸发艺术激情,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立得住、留得下的艺术精品。这是艺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最根本的历史作用与意义。
“攀得高就得扎得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研讨会,对中国画院和中国油画院开展的写生展进行了回顾总结。艺术家们表示,通过一年来的主题实践活动,他们对总书记讲话中所包含的艺术理想、价值理念和当代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对当代中国应当走一条独特的文化艺术道路有了更加自觉的认识。
写生,就是“写生活”“写生命”,而且要“生动地写”,就是以纯然、真挚的情感传达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民生活与生存状况的审美体验,写出山河秀丽、人物风貌和风俗世象,写出人民的所思所想、情感体验和现实诉求。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去海军某部深入生活,战士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快乐坚定的神情,让他常常想起魏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今天面对这些可爱的士兵仍然有这样的体会。他说,艺术家要用画笔承载和传达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身上的真善美。
艺术家也像苦行僧,不断地向艺术的高原与高峰跋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说,攀登高原高峰要记得从哪儿出发,如果攀得高就得扎得深,回到艺术最核心的问题,让我们去思考艺术从哪儿来,到哪里去,我们对它理解越深,它就会走得更远、登得更高,只有懂得人民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才能真诚地投入人民的怀抱和现实生活,投入鲜活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去。
“从生活中提炼本质的美”
读万卷书,向传统学习;行万里路,向生活学习。画家们说,在画室里要找对象画,而到了基层随处可画,而且画不过来,创作热情的调动,创作情绪的饱满,在写生的状态下才会有。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说:“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表现生活中的人民,进行写生体验和创作,是一个有出息的画家必须经常恪守的本分,是亲近自然、表现生命、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是画家用画笔和心灵直接触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径,这条路不是倡导一下走一走,而是画家一生要走的艺术之路。”
画家牛克诚说,当前常见的创作倾向是,用图式的创作代替个人的情感,用影像的借用代替眼睛的观察,用观念的表现代替现实的感受。还有伪风格,在复制中淡去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李可染先生对写生有过精辟的论述,写生应当同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提炼本质的美,如果只是画一个符号,名曰写生,实质上还是脱离生活,画出来的还是自己原来的面貌,也并没有分享生活,只是脱离生活的一种形式罢了。”画家许俊说,通过写生,重温先贤的教诲,自己对传统技法的认识、对生活的认识都不断提高。
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引起艺术家们的共鸣。大家认为,写生不是给别人看,也不是做表面文章,通过写生,艺术家们不断地改变自己,用质朴、真诚的情感,用画作讲述着一个个民生故事,向人民交出一份真实的答卷。(本报记者 张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