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的上海工作室宽敞开放,通风良好。靠墙并排而立的一块块画布上,丙烯酸颜料表现着一幅幅抽象画作。色块、线条、油彩跃然而出,诗情雅意,运化无穷。
李磊的抽象画难懂。但是,如果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他的生活中,哲学之思、创作之观、精神之力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他深谙释道两教之法,熟识笔墨运用之妙。在此基础之上,复以对20世纪西方艺术那独到深刻的认识,别开创作生面。
他的书架上不止有中国艺术家的著作,还有大量西方艺术家的文集,作者有德国画家、雕刻家安塞姆·基弗,美国画家、雕刻家、版画家艾瑞克·费舍尔,生于德国的“新欧洲画”先驱格哈德·里希特,还有英国印度裔雕塑家安尼施·卡普尔等。底下一格摆放的是摄影主题,作者包括美国人像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巴西纪实摄影大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美国时尚和人像摄影师理查德·阿维顿。还有一些朋友寄给李磊的纪念品也塞在书架上,包括一幅卡通铅笔画,画中男孩瞪大了眼睛。这是奈良美智为他专门创作的。
李磊1965年出生于上海,从1996年起潜心研习抽象艺术。而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他的艺术重心就发生了重要的转移。从那时起,他对中国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道家和佛学。李磊的艺术生涯和许多同辈相似,但是他能用自成一家的抽象手法诠释文化精髓。70年代后期,他专心为文艺宣传海报创作具象艺术。1976年,他在青海省岷县工农兵艺术创作小组挂职工作。1978年,他随姨母李爱珍来上海居住,师从周竹湘(1913-1997)。周氏系出徐悲鸿(1895-1953)门下,徐氏则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美术家之一,擅长水墨、油画。
1987年,李磊开始关注释道两教及其艺术。是岁,他壮游祖国山河,尤重参访寺院宫观,包括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麦积山石窟,河南少林寺、龙门石窟,道教圣地九华山。1990年,李磊将重心转至宗教、精神、文化和气功,而这些主题渐渐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得以显见。同年,他开始创作油画系列《止观》。2000年,他专心创作抽象艺术,潜心研究图案形式与内在情感的关联。至2004年,他的抽象作品已能折射出历史、自然和文化三者的紧密联系。
李磊热衷于探讨艺术的基本命题,譬如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又如精神力和创造力如何相互激发。在他看来,内心的信念不分地域,不分时代,不分你我,乃是人类生存状态的根本。他根据经验,体悟“空”、“识”、“觉”,又通过冥想,证悟此中真谛。这些概念大大提升了艺术创作和艺术经验的潜力。将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李磊开始用抽象作品的语言诠释中国文化精髓。《上善若水——李磊艺术作品展》在香港艺术中心的成功展出,显示了他奔放感性的艺术风格。
李磊的作品以四季为题,描绘大自然的喜怒哀乐、五光十色:一年四季轮回交替,这是自然的进化;春秋、冬夏对立碰撞,这是戏剧的冲突。在他的四季作品中,画笔律动生花,色彩调配娴熟,构图细腻独到,一派春机盎然。画笔只消一点一抹,加之丙乙烯的洗练,以及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浓浓春意跃然布上。
身为艺术家,创新是李磊不断前进的动力。在他眼中,艺术家既是创作者,又是煽动者。艺术作品好比催化剂,引领观者体验崇高,走向审美的各座巅峰。他的《迷失在威尼斯》系列不拘形式,营造多重感官刺激,强化观众“识”与“觉”的体验。其中画作诗情洋溢,感情悠扬。
在所有物质中,水的可塑性和流动性最强。水又是“五行”之一,是生命的要素。《论语》引孔子之言:“知者乐水。”老子则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上善若水——李磊艺术作品展》通过艺术家的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方抽象艺术的当代特征和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