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一群耐得住寂寞的人

    ——记我国首次发现金属铀的科研团队

    作者: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7日 06版)

        最近,中国核工业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带领的科研团队,全球首次从自然界中发现了零价金属铀。这一改写化学教科书的科研成果,将对丰富铀成矿理论,研究铀的来源、地球热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寻找深部富铀矿有重大意义。

     

        这项成果一公布,就受到了世界同行科学家的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官员哈里克里斯南·图赛德斯获知这一信息后第一时间向李子颖发来贺信,称“在自然界发现零价金属铀,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激动人心的发现”。

     

        日前,记者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采访了李子颖带领的科研团队,走近这一老中青三代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

     

    零价金属铀为何难被发现

     

        1789年,德国科学家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发现了铀元素。但二百多年过去了,人们仍没有在自然界中找到零价金属铀。为何金属铀“隐身”了两个多世纪?

     

        “铀的特点是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自然界,通常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铀矿如果暴露地表或在含氧较多的环境中极易氧化。长久以来,铀总是以六价和四价铀化合物的形态示人,科学界形成了自然界中没有金属铀的惯常认识。”团队首席科学家、51岁的李子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子颖表示,极少有科学家想到将光电子能谱方法用到这个领域,这是取得突破的关键之一,“我们的研究时间和经费有足够的保障,研究团队中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26岁,是跨越老中青三代的科研团队”。

     

    2011年已发现金属铀的存在

     

        李子颖介绍,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铀成矿理论及深部探测研究,相关工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展开,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实际上2011年就已经初步取得,当时他们就已发现金属铀的存在。

     

        “最近我们才将研究成果发表在英文版的《地质学报》上。我们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将天然金属铀与人工金属铀和氧化还原铀矿物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用数据说话,证明我们确实在自然界沥青铀矿中首次发现了零价态金属铀的存在。”研究团队成员、79岁的黄志章说。

     

        开展此项研究的重要保障,是选择合适的铀矿石样本。黄志章介绍:“此次研究选取铀矿石的成分、颜色、纹路都有讲究。为此,研究团队的成员有时要下到矿井里。由于铀矿石具有一定放射性,取出样本后,还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带回北京研究。”

     

        “此次我们研究用的方法也是一大创新。”李子颖说,“我们采用了地学界尚不多用的光电子能谱研究方法,用一台半个会议室那么大的光电子能谱仪,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原位精细地探测物质表面的化学元素组成、元素化学价态和含量。”

     

    应多给基础研究者一些支持

     

        李子颖研究团队的初衷,是为了验证他们设想的铀成矿理论。此前国内对于热液成矿流体迁移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国外的相关理论。“我们对该理论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热液应该以低价铀的形式进行迁移富集,地球深部的铀元素应当以零价态存在。”李子颖说,“在这样的理论假设基础上,我们的团队对铀矿石中的铀元素价态展开了研究,而发现自然界中存在金属铀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我们之前的猜想。”

     

        “自然界金属铀的发现,是一项重大的原创性成果,经过实验、测试、比对反复论证得出。这是一项基础性很强的研究工作,事先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会出什么样的成果。”李子颖表示,“我国现在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应该多给基础研究者一些时间和空间,甚至要允许他们失败。这样我国科学界才会有更多原创性的重大成果产生。”

     

        (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