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代“牧星人”,李恒年追求梦想、爱好广泛、与人为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快乐科研人。与李恒年并肩奋战了十几年的科技专家张智斌说:“他身上总是满满的正能量,遇事从容自信,乐观的心态常能鼓舞身边的人。”
从甘肃中部贫困农村走出来的李恒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1989年,他考上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刚到学校时,身上只有一套单衣裤和几块零用钱,连买蚊帐的钱都没有,被蚊子叮了满头包。
李恒年研究生毕业那年,时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技术部总工程师巫致中应邀到国防科技大学作报告。听完报告,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给李恒年留下学术环境、自然环境都“美得很”的印象。于是,李恒年满怀憧憬来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在李恒年看来,没有儿时吃过的苦,他就磨炼不出刻苦攻关的韧劲;没有巫致中总工程师的引路,他就进不了航天事业的大门;没有在寻呼台两年的蹉跎岁月,他就不会珍惜测控技术部的科研环境。
尽管整天与抽象的公式、枯燥的数据为伴,但李恒年始终倡导“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他常说:“数字和程序就像朋友,有它们陪伴,疲惫和清苦都是点缀。”
在李恒年看来,科研工作需要清苦、刻苦,但不能一味苦撑、苦熬;科研工作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只有懂得享受生活,合理调节身心,才能为科研攻关积蓄力量。为了让科研团队成员“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5年前,李恒年在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ADL)倡议成立“ADL自行车队”,闲暇之余,在西安附近的秦岭72峪展开长途骑行、冲锋问顶。他勉励大家,“骑行登顶好比攀登科研高峰。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就要一直在路上、永远有激情、始终想冲锋”。
李恒年的言谈话语中,总是离不开测控、离不开卫星,却仿佛忘记了另一颗“星星”。儿子李星辰前年被保送进了清华大学,在别人看来值得骄傲,李恒年却说,这小子青春期叛逆,跑那么远就是为了躲开老爸。有时他费半天心思给儿子写一条长长的短信,儿子回信就俩字:收到。今年父亲节,儿子破天荒地给李恒年发来一封E-mail,信中把老爸“狠狠”夸奖了一通,还说自己要像父亲那样保持科研上的韧劲和对学术的孜孜追求。这封信,李恒年反复读了好几遍,心里“美得很”,还拿着打印好的来信跟妻子说:“看!儿子就像飞向太空的卫星,终于进入预定轨道了。”
(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通讯员 吴菲 张城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