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特别关注·透视欧洲难民潮

    谁是难民潮的“始作俑者”?

    作者:本报记者 曹元龙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12日 12版)
    图为9月22日,在土耳其埃迪尔内,小难民在一处公园的安置点参加集会,表达诉求。新华社记者 贺灿铃摄

        最近,难民问题搅动欧洲。在汹涌而至的50多万名西亚北非难民持续冲击着欧洲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稳定,拷问着“欧洲和欧盟精神”之余,人们不禁追问,是什么造成了此次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只要对比一下“阿拉伯之春”前后的西亚北非状况,答案不言而喻。究其根源,它是美国挑头带动的“颜色革命”造成的恶果。

        “颜色革命”是美国式干涉主义的一种新形式。美式干涉主义由来已久,远的不说,二战后就有越南战争、古巴猪湾事件等。冷战结束后,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更忙了,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一次又一次用航母和导弹实践着干涉主义。从2011年年底起,美国带头利用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以“颜色革命”或武力威胁等多种方式进行干预,助力政权更迭。历次干预事件大多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越帮越忙,美国俨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麻烦制造者”,特别是其对西亚北非的干预更是使该地区的动荡演变为战乱,进一步激化了教派纷争、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威胁,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人道主义灾难。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既然有过这么多干预失败的经历,美国为何仍不长记性,依旧乐此不疲,四处伸手?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外交的特点——现实利益考虑与意识形态考虑之间矛盾交织。一方面,美国以讲求实际著称于世,崇尚实用主义,趋利避害;另一方面,美国又极其重视信仰追求,自诩为上帝选民的“天定命运”,相信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制度拥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性,认为其有责任在全世界其他地区推行所谓的自由、民主和人权,为达目的,即使运用武力手段也在所不惜。这种“想象中的美好”已成为美国外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其国家利益所在,一有机会就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涌现出来。特别是在预估到这一理想“有望”实现的时候,在“天定命运”感的驱使下,再加上某种自私利益的存在,美国便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且每一次的干预明里暗里都会有些或多或少的现实利益收获,不会空手而归。

        然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安全、经济、社会等系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节奏,最终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的发展,而不是外部的干预和拔苗助长。而美国往往自以为是,迫不及待地去改变当地的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局面,以图所谓的“终结历史”。殊不知,自认为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却不过是“煽风点火,天下大乱”。这不但完全打乱了当地的发展规律,甚至可能面临强烈的反弹。当年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就是这样的结局,现在的“阿拉伯之春”也是因为同样的逻辑而面临困境。每当此时,美国外交的现实主义理念就再度占据上风,于是又逐渐抽身而去,于是到处扔下烂摊子。此次难民危机,美国以国内政策不允为由意图置身事外,其隔岸观火的难民政策饱受国际舆论诟病。

        实际上,真正遭殃的是当地民众,他们的正常社会发展被“强力介入而又决然退出”的美式干涉弄得一团糟,犹如一场噩梦;间接受累的是欧洲国家在汹涌的难民潮中进退两难,甚至几十年辛苦经营的欧洲一体化也备受困扰。打着人道主义等旗号粗暴干涉他国内政,带来的却是人道主义灾难——欧洲难民危机,让人们将美式干涉主义的面目和祸害看得更加清楚。(本报记者 曹元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