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8日电(记者陈海波)中国科协8日召开了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屠呦呦表示,中医药里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用现代科学去重新发现,如果能够将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会有更多的创新出现。她呼吁建立一个新的激励机制,把年轻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参加座谈会的科技界代表认为,屠呦呦获诺奖证明了中国科学家有登顶世界科学高峰的能力,这棵报春的红梅将会引来百花齐放。经过多年的厚积薄发,中国的科技创新正从跟跑的阶段,在向领跑、并跑的时代转变。
科技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建国认为,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成功,使我们更加坚信,科学研究的选题一定要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科学家个体的聪明才智,也要提倡协同研究的科研文化和环境氛围,面对复杂艰难的问题,只有发挥学科交叉、知识互补的作用,才能获得更大的突破。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屠老获奖给科研工作者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尤其是从事临床和医学研究的人,应该更多地把目标转向需求,转向解决临床实际难点问题,如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做好保健工作。还将激励科研工作者更深入地汲取中医的精华并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产生更多原创性成果。同时,他呼吁全社会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医药,给中医药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
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指出,屠老获奖的工作完成于40多年以前,科技体制环境与现在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无论是做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科学家都需要沉下心来,克服浮躁。屠老获奖是联合攻关这种科技体制优势的体现,是我国应用研究的成功范例,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基础研究。目前,我国科研评价标准存在一刀切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我们需要多种科研评价标准并存。
与会科技界代表们认为,我们要增强民族自信和自主创新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主创新道路。“请屠老放心,我们对中国今后的科技发展充满信心,你们这一辈人的接力棒会很好传到下一代青年人手上,未来会有一大批成果出现。”施一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