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大旅游景区迎来旅游高峰。如何文明出游、提高旅游品质,成为每个有出行计划的人都关注的焦点。
日前,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国庆节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强化安全意识,维护市场秩序,为我们做出了警示。如何提升文明素养,树立良好的旅游风气,从而形成健康的旅游文化,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以“好导游、好游客”正面倡导为抓手
近期,一些我国出境游客的文明善举,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好评,与频频曝光的反面例子相比,为我们传递了不少社会“正能量”——黄修一在墨尔本动物园捡到遗失的手机后设法联系失主并归还,北京的医生唐子人在圣地亚哥为倒地的美国游客进行急救……他们被网友称为“中国好游客”。此外,媒体报道的一批“最美导游”,讲述了一个个尽职尽责、乐于奉献的优秀典型的故事,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不久前,国家旅游局启动了“2015中国好导游、中国好游客”推选征集活动,以典型示范的方式引导游客和导游共同推进文明旅游。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中,全国70余万导游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游客数量尤其是出境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旅游不文明行为频繁引起社会关注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宣传一批文明服务、文明引导的先进典型。
“我们需要在平时就加强文明教育和倡导,将文明意识内化为个人道德素养,才能在出行中体现在具体行为中。”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峰表示。
近期,国家旅游局在倡导文明旅游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9月底,“文明旅游百日百题”活动开展,通过有奖竞答的形式向社会普及文明礼仪规范,教育游客摒弃旅游陋习;之前,“文明旅游随手拍”、万名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行”“文明旅游看中国公益微电影原创作品征集”等活动也获得广泛响应,为全社会营造了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
不文明乱象值得警示
从9月初开始,几段“中国游客大闹曼谷机场”视频在网上热传,最终4名闹事游客被国家旅游局列入“游客不文明记录”。此前,游客攀爬雕像照相并在网上传播引起恶劣影响,中国游客辱骂空姐导致飞机返航……频出的旅游不文明行为令人唏嘘。不少人认为,这些乱象的出现反映了某些游客道德素质低下的情况,也反映了某些管理和经营服务的问题。
自今年4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实施《全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以来,通过与国家民航局等部门联动将一些不文明游客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发布,进行惩戒和警示,建立了反面典型约束机制。记者发现,到目前已有11位不文明游客被国家旅游局记录在册,值得每个人警醒和自我反思。
在戴学峰看来,近年来中国旅游业高速发展,而居民旅游意识的培养似乎并未与持续扩大的旅游规模相匹配,出行中的不文明体现出平时就存在道德品质的缺失,因此文明旅游既需要“严法”,也需要“德育”。
国庆前夕,全国多地都开展了各项文明旅游主题宣传——北京多部门联合启动“文明旅游我最美”主题宣传,上海《文明旅游“六讲四要”宣传册》首发,长沙开展世界旅游日宣传活动等;各重点旅游景区也采取措施,发布出游提示,号召游客展示良好自身形象,将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和意识内化于心。
将文明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如何将文明旅游意识常态化?关键在于通过制度设计对旅游市场进行规范。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包括《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公约》《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文明旅游工作的指导意见》等;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出台将文明旅游的要求正式纳入法律。
专家认为,旅游地管理的人性化也是保障“文明”的重要方式。如景区设施设置是否合理,公共服务是否到位,以及旅行社自身的管理机制对导游服务的影响,旅游市场监管等问题,都需要引起关注。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指出,旅游文明应当包括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业文明和社会文明三个方面,近年来人们较多强调的是旅游者文明,因为个人的文明形象将成为一张体现社会文明发展的“名片”;行业文明则更为广泛,包括经营管理规范、完善的行业服务等具体措施;社会文明则需要在全社会构建文明的氛围,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提升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实践中。
(本报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