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0月7日电(记者颜维琦)国内唯一宋拓全本、国家一级文物《宝晋斋法帖》原帖特展日前在上海图书馆首次展出。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据这一国宝孤本高仿精印的《宝晋斋法帖》也一同亮相。
公元1101年,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任职无为(今安徽省无为县)时,将所藏晋代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三帖刻石,并为其官舍取名为“宝晋斋”。后因兵火,石刻残损,南宋葛祐之复刻。再后,无为通判曹之格历时十五年,将此三帖与其家藏晋帖及米芾帖多种,包括《快雪时晴帖》《十七帖》等,集为十卷,题名《宝晋斋法帖》。由于许多古刻宋代便已散佚,《宝晋斋法帖》中绝大多数名帖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刻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今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上图所藏《宝晋斋法帖》影印出版,可惜如今已极少见。此次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宝晋斋法帖》,不仅据其所藏十卷全本原帖影印,还附印了该馆于20世纪60年代初征集的宋拓《宝晋斋法帖》残卷一册,补齐了十卷本所缺之卷九《米芾临谢安八月五日帖》,卷十《祥瑞帖》《满庭芳词》及《贺圣朝词》后所缺“右江西帅司帖”六字。
此次影印出版过程中还意外发现了散落在原帖中的宋人墨迹,如卷首“宝晋斋”三字旁可看到“閒”等字样。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研究人员介绍,由于墨迹和拓本底色接近,肉眼无法分辨清楚,在整理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影印之后这些墨迹才清晰浮现,推断系宋人览读后摹写或题跋于上。由此可见这次出版的印本精准再现了原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