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07日 星期三

    满族说部需要多元化传承

    作者:邵丽坤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07日 05版)

        满族说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为“优秀保护项目”。作为东北地区有着较为久远传承历史的非遗项目,满族说部要得到持续性保护,必须探索多种方式的传承。

     

    语言传承

     

        满族说部最初用满语讲述,如尼山萨满和部分满语提纲。整个清代至清朝末年,保存满语提纲现象较为普遍。但随着满语言的逐渐式微,会满语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当代,满语已属于濒危的需要保护的语言。

     

        因此,无论从目前及未来的研究,还是保护与传承的需要看,恢复满族说部的满语讲述都是个迫切问题。除了已经保存的少量的满文文本及提纲,尽快利用现有的材料对汉字记音本进行复原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路径。另外,满汉合璧的方式,也是一种选择。

     

    纳入民俗

     

        讲唱满族说部并不是娱乐和消遣,而是被全族视为家规祖训,带有神圣的宗教色彩,这与满族崇拜的萨满教息息相关。满族说部是对萨满教祖先崇拜的弘扬与发展,对氏族英雄和神祗的歌颂,就是源于萨满教英雄崇拜的主题。因而在讲唱说部的时候,就常常选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尤其是在祭礼、庆功、寿诞、氏族会盟等家庭重要的节日中,氏族成员按辈分围坐、聆听。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说部早已失去了当初的讲唱环境,在重要的节日讲唱说部已经变得不太可能。可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事象,说部传承人在重要节日,针对家族中有意要着重培养的年轻人,讲述满族说部,把它纳入民俗文化,使之成为民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说部的一种举措。

     

    静态保存

     

        满族说部静态的保护,主要工作就是把口耳相传的内容形成文字、付诸印刷,即变为固定文本的过程。口传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口语化比较明显,而且在讲唱到高潮的时候可以根据气氛和现场的需要随意发挥。书面文字毕竟与口语不同,尽管一再提倡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记录,但是不能否认,整理过程也是对其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

     

        2002年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艺术集成委员会成立。吉林省文化厅组织人力对说部进行整理、记录,同时对传承人的讲述进行录音和摄像。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还于2003年7月成立了专门的满族说部档案室,由专人负责管理。档案包括纸质、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照片等,比较丰富。其中有一些满族姓氏的家族世代传承下来的满文手稿原件,及传承人用满语流利讲唱满族说部的录像,还有整理者搜集记录的手稿等,十分珍贵。当然,陆续出版的满族说部系列书籍也在其中。档案室可谓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有助于满族说部静态的保护。

     

    动态传承

     

        在静态保护的同时,满族说部的有效保护,还需要动态传承共同促进。

     

        博物馆展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动态传承方式。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对满族说部的活态展演,就已初见成效。满族剪纸艺术家关云德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剪出满族说部《天宫大战》中的上百位女神,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他还教自己的小孙女学习剪纸,包括各种说部中的人物,这也是对满族说部传承与推广的一种方式。

     

        满族说部在当代的传承,最重要的是传承人,没有传承人就没有今天的满族说部,所以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是关键。统计资料显示,满族说部的传承人都在65岁以上,对他们的保护重在解决后顾之忧,例如基本的生活和医疗费用问题。对未来的传承人培养,可在满族或者满族姓氏家族内,选择一些具有此方面特质且对本民族文化热爱的年轻人,通过举办学习班等方式,把说部传承给下一代。

     

        此外,还要开拓满族说部新的传播空间。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年青一代逐渐了解、热爱说部,此举已初见成效;充分利用报纸、媒体、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平台,因势利导,扩大传播面,也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式。

     

        静态的、动态的,历史的、活态的……多元化的传承与传播路径,满族说部当代的传承体系正在逐步构建,不断完善。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作者邵丽坤 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