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0月2日电(记者颜维琦、曹继军)上海自2013年起举办上海市民文化节,通过举手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催生多元文化主体,经过3年的探索和积淀,这一开放的公共文化建设平台又完成了一次全新转型。日前,上海市民文化协会宣告成立,这一资源整合平台,将“借力”全社会的文化资源,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手段和灵活的运作机制,推动市民文化活动的活跃、繁荣和发展。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上海从2004年开始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以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管理机制的探索。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在2013年市民文化节中,举手参与的社会主体为500多家,市民受益人次达2900万;到2014年参与市民文化节的社会新主体同比增加30%,市民受益人次突破3100万。在市民文化节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社会文化组织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
长期以来,公共文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但光靠政府单一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已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市民文化协会的成立,有利于汇聚社会力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