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努力,正日益助力南南合作落在实处、取得成效。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发展中国家政府间智库机构南方中心高级研究主管文森特·保罗说,中国“平等互利、注重实效、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南南合作中普遍接受并遵循的准则。
中国援助带来生活新希望
在亚非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很多人吃饭用电依然很成问题。中国人为当地带来了急需的农业技术和粮食蔬菜品种,帮当地通电、修路。当地人喜悦地说,在中国人的帮助下,“日子越过越好”。
为实施和乌干达的农业合作项目,中国政府选派了7名专家和24名技术人员。据乌农业官员介绍,中国专家带来新粮食品种,大大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还带来新技术,比如设计了成本较低的坡改梯集雨工程示范项目,既减少了山区水土流失,也解决了旱季农业用水问题……
在贝宁,不少农民种玉米,棒子光长个儿不结粒;木薯是主粮,农民却只会种和收,对病虫害没有办法。中国专家在当地种起了示范田,传授玉米杂交高产技术,讲解木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还教当地农民种冬瓜、白菜、空心菜等蔬菜。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邦古拉说,中国迄今已向25个国家派出了千余名专家和技术员,其中非洲大约20个国家有中国派来的农业技术人员。中国技术在非洲粮食增产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东南亚内陆国家老挝,北部基本都是绵延的大山,交通不便,居住着许多贫困人口。但在琅勃拉邦省普坤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短短三年时间,人口就从40多户两百多人增加为一百多户700多人,村里很多人家翻盖了新房,置办了电视,甚至开上了汽车。
村民奔沙瓦告诉记者,四五年前村子里还没有电,多亏中国电建老挝南俄5发电有限公司修建的水电站,让这里通了电。
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通过投资、贸易、官方援助等形式帮助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对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积极贡献。
中国方案助克发展老瓶颈
基础设施落后、能源不足,一直是不少发展中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巨大阻碍。中国与这些合作伙伴共同谋划,帮助它们突破这两大瓶颈,为当地经济社会更快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阿根廷南部圣克鲁斯省奇亚深水港,满载重型装备的中国巨轮徐徐靠岸。中国建设者将与阿根廷伙伴共同兴建当地两座大型水电枢纽。项目总投资47亿美元,是阿根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工程。总统克里斯蒂娜感言:“与中国装备同期抵达的,还有圣克鲁斯省几代人的梦想。”
在非洲的乌干达,连接首都坎帕拉和恩德培国际机场的高速路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优惠买方信贷款修建,由中交集团设计施工。主线全长37.2公里,支线全长12.9公里。项目建成后,可使首都通往机场的时间由目前的约一个半小时减少至约半小时。
在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水电资源丰富却南北不均,北方深受缺电之苦。今年8月,中国新疆特变电工修建的“达特卡-克明”500千伏南北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打通了南北能源大动脉。北部的百姓们从此不再担心缺电。
中国参与兴建的这些项目,往往都是所在国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提升经济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达特卡-克明”项目就是吉尔吉斯斯坦一项国家战略性工程。吉总统阿坦巴耶夫说,能源独立、能源安全和电力稳定是吉目前最迫切和最严峻的问题。“达特卡-克明”项目将极大提升吉自主供电能力,对提高吉电网独立性和安全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技术带来发展新图景
中国人把在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产品,都真诚与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互利分享,为当地解决实际问题,不少技术为当地基础设施带来升级换代的新图景。
詹姆斯·穆莱贝凯曾是华为乌干达公司副总经理,现在在华为南非公司工作。“在乌干达,华为中国专家培训当地员工,在肯尼亚、南非、安哥拉,华为都设立了培训中心。华为不管走到哪儿,都非常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实地转化,”穆莱贝凯说,“中国公司走进非洲,带给了非洲国家和人民真真切切的发展。”
9月20日,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正式通车,成为非洲大陆首条正式投入运营的现代化城市轻轨。埃交通部长沃克内说,亚的斯亚贝巴城市交通由此翻开了历史性一页。
文森特·保罗说,与不少发达国家的援助项目往往一拖就是几年时间相比,中国的南南合作项目从决策到实施都非常快,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真诚、卓有成效、值得称赞”。
(据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执笔记者:郑汉根、王昭,参与记者:聂晓阳、凌馨、叶书宏、赵燕燕、党琦、王沛、林晓蔚、袁卿、陈瑶、张改萍、荣忠霞、梁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