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民族文化宫,进门处的红色展板上醒目地写着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学习理论是胜利的条件……如果中国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同志,那将是等于打倒一个日本帝国主义。——毛泽东”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文献信息部副主任张忠耀说:“这段话非常重要,它肯定了理论的关键作用。”
9月18日,由中央编译局和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思想之光——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拉开帷幕。中央编译局局长贾高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等出席开幕式。
在“翻译出版”展厅,一册册抗战时期出版的珍稀书籍——《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共产党宣言》《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资本论》《马恩论中国》……静静地诉说着历史。
抗战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教育和培训工作,“学习教育”展厅展示了这方面的内容,包括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当时的授课提纲和教材等。
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这些由毛泽东写给博古、凯丰、范文澜等人的关于马列著作翻译等内容的书信,展示了毛泽东思想创立的过程,让观者得以一窥毛泽东同志的思维脉络。这是“创新发展”展厅的主题。
谈起举办这场展览的初衷,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魏海生说:“举办这次展览,就是为了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坚苦卓绝的年代里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懈追求和理论创新,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少峰在参观现场表示:“我们应该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西城区更加注重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思想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谋划区域未来发展,努力在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走在前列。”
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说:“这场展览很好地回答了中国人民为何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那就是依靠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深度融入到我党领导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去,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天才也充分展现,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伟大理论著作,为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师哲、陈昌浩、张仲实、姜椿芳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亲友也来到现场参观。张仲实之子张复难掩激动之情:“这个展览办得非常好,十分鼓舞人!我父亲担任生活书店总编辑期间,主持出版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同时,还致力于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译出了苏联大百科全书的‘哲学’条目,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等。到延安以后,中央安排我父亲担任马列学院编译部主任。这个马列学院编译部就是中央编译局的雏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编译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机构。我父亲等负责校订译出《列宁选集》二十卷本的译稿。这次展览用大量图片和实物重现了我父亲那代人当年的工作场景,让我很感动,也更能够让当代观者体会到革命时代马列著作翻译者的坚定信仰。”
此次展览系免费开放,将持续至9月30日。
(本报记者 杨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