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

    权威访谈

    中国资本市场要应对哪些挑战

    ——访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3日 05版)

        延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余威,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发生新的波动,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在6、7月份也发生异常波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培育一个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记者就此采访了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

        尽管只有不到30年时间的历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股市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交易量全球第一。但是在李迅雷看来,中国资本市场毕竟发展时间还很短,市场的规范度、透明度仍处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要从新兴市场转为欧美那样的成熟市场,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长线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不高,如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占股市的85%左右,外资只占2%左右,与同样作为新兴市场的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股市相比,开放度不足他们的10%。这就容易导致市场异常波动,如过去3个月内,千股跌停的次数达到17次。”李迅雷表示,资本市场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公司治理水平不高,表现为分红派息率较低,大部分企业从股东中获取的资金要远远超过分红总额。此外,整个市场的制度设计、产品创新和监管水平还有待提高。

        近半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股市从大幅上涨到大幅下跌,不仅让新入市投资者损失惨重,而且还导致了流动性风险,进而冲击金融体系。李迅雷认为,这次股市动荡与场内场外融资规模过大有关,即杠杆率水平过高,最高时场内融资规模要占流通市值的7%,而一般国外市场的占比不超过3%,平均水平也低于2%;而场外融资的规模更不可控制。

        股市动荡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金融混业化的挑战,将场外的融资和交易行为纳入监管范围内?如何处理好金融创新与规范发展的关系,中国股市应该是规范为先还是创新为先?面对新兴市场中不成熟的投资者,如何避免市场参与各方的道德风险及规范其投资行为?中国股市如何走出一跌就暂停IPO的怪圈,让市场的融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如何从制度设计上引导投资者从偏重于交易到偏重于长期投资……在李迅雷看来,这些都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面临的一系列严峻课题。

        规范资本市场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稳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创新要审慎,开放要加快,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开放加快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境外合格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如国外的养老金等,这些都是长期资本,有利于股市稳定。国内的养老金入市也要加快,规模要逐步增大。”李迅雷表示,尽管国内近些年公募、私募基金发展较快,但投资风格上还是偏重于短线。

        “过去由于新股发行价格和规模都受到管制,故其上市后价差收益非常可观,由此积累了大量‘打新’资金,导致货币市场利率上升,不利于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他建议将新股申购改为市值配售的方式,这样既鼓励长期持股,又不会导致虚拟经济中货币过度集聚。

        金融混业化经营的趋势,需要多种监管方式的协调与合作。李迅雷建议及时清理各种场外配资和不合规的账户,使得处置历史遗留问题能够在不影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有序开展。

        (本报北京9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