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2日 星期二

    光明专论

    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作者:董振华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2日 01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立意高远的重要论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

     

        纵观我国改革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要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必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一、突出问题导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锐意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条基本经验就是,通过改革开放不断破解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走出了一条适应基本国情、顺应人民意愿、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道路。当前,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敢于直面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敢不敢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是态度问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敢于正视问题,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这是一个能力问题。发现问题,要求我们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拓宽视野看世界、看中国,看历史、看未来,从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社会主义中国步步向前发展的伟大实践。

     

        要科学分析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还将遇到更多的问题和风险。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需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因此,能不能科学分析问题、善不善于“解剖麻雀”,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否有效推进的一个前提。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解剖,要挖得深、剥得细、辩得明,由浅到深,由点及面,由此及彼,指出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充分剖析依附于问题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内在机理,找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症结,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唯有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也才能对症下药。

     

        要善于解决问题。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也是破解矛盾的着力点。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也是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就是要敢于向问题动刀,啃硬骨头、过深水区。我们正是迎难而上,站在高起点,进行整体性考虑和系统性设计,破难题、固基础、谋长远,一些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多年未有进展的改革,得以强力推进;一些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正在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破解。从行政体制到经济体制,从社会管理体制到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从户籍制度改革到涉及医疗体制、就业制度改革,改革之“全”之“深”,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正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和不断破解矛盾的前进中,我们的事业一步步发展,我们的国家一天天昌盛。

     

    二、加强顶层设计,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许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从大局出发,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就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改革。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坚持战略思维,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找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重点,才能牵住牛鼻子,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

     

        坚持辩证思维,通过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改革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坚持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我们讲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其中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坚持底线思维,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底线思维,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体性把握,要求我们主动认识规律,自觉顺应规律,系统解决各种问题。底线思维,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就能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线,让改革“蹄疾而步稳”,使发展更上一重天。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推动新一轮改革的治理智慧。

     

        坚持创新思维,在不断创新中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创新,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创新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相继爆发,转型升级的要求越来越紧迫,成长中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全面深化改革也面临较多历史的、时代的制约因素。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破除体制机制等改革约束,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坚持创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

     

    三、坚持道路自信,保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

     

        所谓战略定力,是在把握大势前提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而应具备的宽阔视野、战略睿智和坚定沉着的行动能力,是基于全局性、根本性和长久性的稳定优势和实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自信,我们才能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沉着冷静,在“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力奋进。

     

        第一,在“要不要改革”的问题上要保持战略定力,凝聚改革的共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总是在路上,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既有增量又有存量。一切具体的改革都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解决问题中推进改革,以改革的办法促进问题的解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凝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寻求最大公约数,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

     

        第二,在“往哪里改革”的问题上要保持战略定力,明确改革的价值,毫不动摇坚持正确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战略定力,确立底线思维,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纷争干扰所惑,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中国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因此,我们的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在“怎么改革”的问题上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再漂亮的口号喊上千百遍,不兑现,只会是空洞无物;再美好的蓝图勾勒千百次,不落地,只能是空中楼阁。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各方利益的深刻调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没有“钉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没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就很难突破。只有以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向自己开刀,才能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

     

        总之,正如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用科学思维处理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对于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