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所在的会议室,正是70年前举行长衡地区侵华日军投降仪式的受降堂。湖南大学作为唯一举行侵华日军投降仪式的中国大学,见证了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的历史时刻。同时,湖南大学还是当时在战区前线坚持办学的为数不多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抗战胜利后最早回到原址办学的大学……”开学伊始,湖南大学行政楼205会议室,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张泽麟正在给学校“岳麓书院讲习团”的同学们和来自“首都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大学生记者团的同学们讲述70年前发生在校园里的那段历史。
张泽麟对于抗战时期学校的这段历史如数家珍:“1937年7月7日,由岳麓书院发展而来湖南大学获批从省立改归国立,成为当时中国第十五所国立大学。然而,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当晚日本侵略者发动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从那一刻起,千年学府的命运又一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既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劫难,五次惨遭日军炮火轰炸,校区建筑仅留下三分之一;又因西迁辰溪,用教育赓续了民族文明命脉,为抗战救亡培养了人才,树起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
“国土沦亡,山河破碎,触动着青年学生敏感的心。1938年春,中共湖南大学支部成立,直接领导抗日救亡民族先锋队。湖大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刘彬、王德恒等校友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校学生有的弃笔从戎,直接参加前线作战部队,肄业生志愿参军者百余人。当时土木专业一个班20来个人,有10多个人报名参军,没别的,是恨,对侵略者真的恨!”说到对侵略者的恨,纵是这段历史已经烂熟于心,张泽麟仍然激动不已。
“今天我们所在的办公楼,抗战年代是学校的科学馆。我们所在的205会议室就是受降旧址,面积大概一百平方米,窗外是麓山南路。作为长沙市河西大学城的主干道,这里终日熙熙攘攘、人车川流不息。但窗外的人们不一定知道,这栋楼、这间205会议室还承载着中国抗战胜利的荣耀时刻。”
70年前的9月15日正午,抗日战争中国战区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长衡地区受降仪式在此举行,日军第二十军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将向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呈递了投降书。当年报纸曾如此评述:“这其实不只是岳麓山下湖南大学一所学校的荣誉,更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曾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