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1日 星期一

    大学生如何选定专业?有的按照高考时填报的专业志愿,也有的是入学后根据综合成绩和双向选择等进行专业分流。日前,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类大二的学生们,却通过抓阄选定了自己的专业——

    抓阄分专业:折射办学深层问题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21日 06版)

        大学分专业,居然靠手气。这种看似开玩笑的分专业方式,竟然是事实。

     

        日前,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类大二的学生们,通过抓阄选定了自己的专业。有的同学手气不错,抓中了想读的专业,而有的同学却因此与自己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

     

        据了解,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大类共有7大专业或专业方向,分别是建筑工程方向、道路桥梁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工程造价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该专业大类本科生根据抓阄结果分到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班级。

     

        抓阄分专业,我们该如何看待?该现象又暴露了哪些问题?

     

    抓阄分专业,你怎么看

     

        在山西某大学学生刘芳看来,分专业不稀奇,但是依靠抓阄分,有点“搞笑”。“抓阄考验的是运气,并非实力和兴趣。但学什么专业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就业方向,这么做必然不妥。”

     

        “如果我遇到了这种情况,一定会抵制。”湖南某大学学生马文名告诉记者,抓阄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不够尊重——既不尊重学生的兴趣志向,也不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

     

        “通过抓阄选定专业,表面上回避了专业选择竞争可能产生的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教学管理成本上升以及专业选择可能带来的寻租行为,甚至容易给人造成教育公平的假象。”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李名梁直言,抓阄属于非理性行为,甚至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既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忽视了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未切实遵循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发展战略规划,不利于学校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那么,现今,学生都是通过何种方式选专业呢?

     

        “一般来说,大学生选定专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高考招生录取时,考生直接填报专业志愿,入学后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专业分班就读;另一种是大类招生,一些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或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形成专业大类,考生按照大类填报志愿,通过1年或更多时间学习基础课,然后再根据综合成绩和双向选择的原则等进行专业分流。”李名梁说。

     

    专业“冷热不均”是根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抓阄分专业?

     

        对此,南华大学相关负责人回应说,每个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不同,若学生自由选择,必定出现有的专业人满为患,有的无人问津。因此,抓阄分专业变成了一种“无奈”之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专业“冷热不均”才会出现“抓阄分流”。“但需要反思与追问的是,为何同一专业大类会有这么大的冷热差距,导致学生们只盯着部分专业?是不是师资配备和课程设置差距较大?高校采取大类招生的一大目的,是拓宽专业面,不让学生过早学习太专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然而,在读完一学年之后,学生们纷纷选择这一大类中的某些热门专业,表明这一专业大类在各个专业方向的发展并不均衡。”熊丙奇说。

     

        李名梁坦陈,抓阄选定专业,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管理现象,但实则暴露了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惰性,以僵化的行政权力替代了管理育人的创新,反映了当前我国高校在办学理念上仍有诸多亟待纠偏的地方,在治理能力上仍有亟须提升的空间。“同时,这也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急功近利。从本质上来说,所谓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只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产物,并不代表没有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服务社会的价值。”

     

        “抓阄选专业体现了学校改革的不彻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杜瑞军强调,“当学校按照‘大类’招生时,就需要明确大类招生之后的人才培养问题。大类招生不仅仅是把学生招进来,而是涉及招生、人才培养等综合改革。可以说,改革只走了一步,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并没有跟上。”

     

    调整办学是关键

     

        我们究竟该如何调整,才能避免抓阄分专业等类似情况的发生?

     

        “为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学校应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在专业大类框架下,提高每个专业方向的办学质量,形成专业办学特色,以此吸引学生主动选择。通常情况下,专业大类之中的‘冷’专业,往往与缺乏特色、就业出路不理想有关。其二,根据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情况,逐渐淘汰某些没有学生选择、本校没有特色的专业,当然,国家急需或极具特色的专业除外。”熊丙奇强调。

     

        他还指出,大学可以在专业大类范畴内,推行完全学分制,减少专业必修课、扩大选修课的比重,“这样,同一专业大类中专业的差异就将缩小”。

     

        “长期来看,分专业应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尊重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以及学校办学规律的基础上,让教育管理者、专家教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学校专业的谋划布局之中。”李名梁指出,高校给学生分专业,首先应把握好时间节点,究竟是选择在高考录取阶段,还是大二上学期或其他时段,需要与学校的整体培养规划进程相协调。其次应掌握好分流策略,在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基础上,本着“学生自愿、双向选择”的方式,创新更多人性化与科学化的专业分流手段,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双赢”。

     

        “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并结合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盲目地追逐热门。”熊丙奇最后强调。

     

        (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