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至今的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有14位新疆籍的道德模范当选,数量居全国31个省区市之首,形成备受关注的“新疆道德群星现象”。
从辽宁沈阳到新疆阿图什扎根的“最美乡村教师”周丽娜,让村民“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在大漠深处追赶雷锋脚步的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48年如一日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喜喜连长”张永进……这些道德模范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冉冉升起在天山南北。
大美新疆孕育独特道德基因
周丽娜,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亚维勒克双语幼儿园园长。从沈阳到阿图什,从一句维吾尔语都不懂到成为双语教师,周丽娜用10年时间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为了让大山深处的维吾尔族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乡村教育事业中。
和田市残疾人工贸发展中心董事长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17岁时从火海里救出11名群众,自己全身80%面积被烧伤。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停下追赶雷锋的脚步,24年见义勇为相救70余人,24年倾己所有帮助他人。
在达西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沙吾尔·芒力克干了30多个年头。他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将这个昔日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农牧民人均收入位居新疆前列。
无私的善举,正能量的传递——在这些道德模范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新的时代精神的融合。
道德模范激扬正能量
2008年以来,新疆八部门连续组织开展了四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先后有116人荣获道德模范称号。
在第四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评选投票中,新疆有关部门没有专门发文、没有特别组织,却引来千百万各族群众热情参与、自发投票,50名候选人共收到选票822283张。选票,既是对新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热切呼应,也是对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热切期盼。
“道德群星”来自普通群众、基层干部,正风正气得到弘扬,善行义举不断涌现,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在天山南北形成了道德模范层出不穷的现象。
2013年新疆开展“我推荐、我评议最美新疆人”活动,各地各部门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上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开展发现、宣传、争做“最美新疆人”活动,并将其与第三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和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紧密结合起来,倡导“最美精神”,扩大“最美新疆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道德模范评选成为新疆传播正能量的有效途径,成为各族人民发现身边美的最好载体。
“新疆精神”化为自觉行动
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墩库塘村党支部书记张军是400多位维吾尔族老乡全票选出的。他2005年被推选为村主任,两年间让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450元。2012年他为村民筹集资金30余万元,修建40套抗震安居房,自筹资金近200万元为困难群众购买地膜、肥料等农资。
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青河镇72岁的维吾尔族大妈阿尼帕·阿力马洪,先后收养了汉、维吾尔、哈萨克、回4个民族的10个孤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她说:“大家团团圆圆在一起,就是幸福安定的生活。”
刘玉莲1964年随父亲从甘肃来到新疆,哈密市二堡镇二堡村的维吾尔族乡亲收留了他们。乡亲们凑钱送她去学医,使她成为村里第一个乡村医生。40多年来,她救治病人30余万人次,被维吾尔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救命丫头”。
民族团结模范哈力克·买买提常说:“只要有爱,就能心连心,就是一家人。”哈力克·买买提夫妇22年不离不弃,把汉族孤儿陶辉当亲儿子养。他还发动全家每天端水送饭,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汉族邻居。陶辉传续了民族团结的基因,先后资助两名贫困学生,辅导3名少数民族战士考上了军校。
今天,“新疆精神”正潜移默化为普通百姓的自觉行动,“以德治区”指引新疆各族人民奔向文明、富裕、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王 瑟 蒋永峰 光明网记者 刘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