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

    光明述评

    大格局开创新境界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陈恒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7日 01版)

        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从改革开放中获取巨大红利并快速前行的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从蓝图宏愿走向现实行动;自贸区在中国的大地上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中国,引领着国际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方向,依然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大格局,新境界。中国正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正改变着中国和世界。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交响曲

     

        9月15日,跨境电商出口货物“渝新欧”首发仪式在重庆西部物流园隆重举行,这是“渝新欧”班列运行4年多来运送的首批跨境电商出口货物;

     

        前一天,千里之外的广东东莞,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对外开放启动仪式举行。

     

        接连两天,西部和东部的举措指向同一个主题——“一带一路”战略。

     

        “渝新欧”中欧班列途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全程11179公里,串联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

     

        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是大力开拓经阿拉山口、满洲里、凭祥等地往返中亚、俄罗斯、东盟等线路,加快构建连接“一带一路”铁路运输大通道的运输格局。

     

        65个国家,44亿人口,“一带一路”战略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带”和“路”,也不是简单的货物买卖、基础设施建设。这里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63%,预计未来10年,这些国家的出口将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将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大联通,意味着全方位的、更大范围的开放。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13.5%。同时,我国与沿线国家不断深化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而非中国的独唱。作为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意味着中国正从国际经济秩序“追随者”转变为全球治理“引领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境界。目前,“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多方式全面推进。中国倡导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应者如云,亚投行成员国有望从57国增至70多国,其秉持的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将为全球合作赋予新意。

     

    引资和投资:成熟大国的多重角色

     

        9月14日,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投资几乎遍及美国所有的州,涵盖食品生产、房地产、电影院和能源等各个领域。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分工重组,整个世界经济在重构。新的发展战略、新的开放战略正在使中国成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多种角色的重要力量。

     

        9月3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见证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与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在北京签订了《共同开发鲁斯科耶油气田和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石化有权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所属东西伯利亚油气公司和秋明油气公司这两家公司49%的股份。同一天,中国石化与俄罗斯西布尔集团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中国石化将购买西布尔股份,成为其战略投资者。

     

        2002年,我国对外投资几乎为零。2014年,中国直接对外投资规模达1400亿美元,也成为中国资本净输出的元年。今年1—7月,中国的对外投资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其中,非金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从单纯的引资国到对外投资大国的转变,是中国经济实力的证明,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成熟和不断完善的体现。

     

        今年,我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稳步扩大相关行业对外开放和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为了推动外商投资的便利化,政府将核准制基本上改为了备案制,外商投资的领域限制类条目取消了50%。具体政策向更多吸引外资、放开更宽领域的方向变化,继续努力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前8个月我国吸收外资数据日前出炉,从数据来看,外商投资总体稳定。大众、奥迪、戴姆勒、博世等知名跨国企业继续追加对华投资。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自贸区:开放倒逼改革红利

     

        “自贸区”扩容,是2015年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4月20日,国务院接连印发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方案。4个自贸区从北往南,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线状分布,构筑起各具优势、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与四个方案同时公布的,还有2015版的“负面清单”。和上海的前两个“负面清单”相比,这个“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小了限制的范围,提升了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度和透明度。这个“负面清单”统一适用于4个自贸试验区。

     

        搞自贸试验区不是为了搞政策洼地,搞税收优惠,而是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自身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简政放权,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复制推广做“乘法”。通过外贸、金融、税收和政府管理等一系列的改革破局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

     

        9月7日,上海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1623户,注册资本(金)总量1424.5亿元;作为改革“试验田”,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国际贸易新业态正加快发展,目前已有65家融资租赁企业在南沙落户,在前海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超过300家,占全国的17%……各地自贸区建设中,孕育着改革新突破的希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大利好。

     

        日前,商务部公布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的最新意见26条,涵盖统筹协调方案实施、促进外贸转型升级、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完善市场竞争环境和试点总结评估等五方面,自贸区有望进一步完善发展。(本报记者 张翼 陈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