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

    保持定力 提振信心 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总和同比增长178亿元,增速为2.58%,与去年同期的10.66%相比,增速下降显著——

    如何看待银行业绩下滑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本报通讯员 张蕊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7日 08版)

        16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日前正式“收官”。数据显示,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继续下行,16家银行中有8家银行净利润增速为个位数增长,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净利润增速徘徊在1%上下;同时大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都有所上升。是什么促使商业银行进入利润“微增”时代?银行业如何应对不良率走高?银行利润下滑又对整体经济影响几何?

     

    告别高速增长态势

     

        银行2015年中期业绩成绩单显示,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的总营业收入达到了18336亿元,同比增长1646亿元,同比增长9.0%;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总和达到了7086亿元,同比增长178亿元,增速为2.58%,与去年同期的10.66%相比,增速下降显著。

     

        其中,五大银行的表现较为差强人意,五大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仅为5.81%,而去年同期为12.23%。从利润增速看,五大行利润增速均在1%左右,工农中建交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0.7%、0.5%、1.69%、0.94%和1.5%,承压较大。

     

        “五大行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下降代表了全行业面临的困难。”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认为,多重因素导致银行净利润增速下滑。从宏观层面来看,一方面,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影响,实体经济不景气,信贷需求动力不足,去杠杆、去产能的过程中,银行不良贷款攀升,银行纷纷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一定程度上侵蚀了银行利润;另一方面,近年来央行多次降息,尤其是非对称降息及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等宏观经济政策,对银行利润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自2014年11月降息以来,银行业净息差从2.70%下降至2.51%,下降趋势明显。

     

        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指出,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到金融领域也使得银行成本有所上升,导致银行的利差相对缩紧;此外,今年将银行对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中的一部分转为地方债,相比银行贷款利率,地方债收益率明显下降。这些因素都使得银行的利润比过去整体下降。

     

        杨再平认为,2011年银行业整体利润超常规增长,当前利润下滑某种程度上是报复性的,是对过去银行过高过快增长的校正。在他看来,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已经由过去十余年规模高速扩张、利润高速增长的高速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不良率仍处较低水平

     

        银行业公布的业绩数据也反映出不良贷款上升的情况: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达8703亿元,同比上升3121亿元。其中五大行达6426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达1959亿元,城商行达317亿元。受实体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以及不良贷款余额均有所上升,资产质量承压。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外需不足等因素是导致不良贷款上升的直接原因,一般来说,GDP下降1%,银行不良率将上升一个百分点。”在杨再平看来,不良率的上升也是对2008年以来货币过度投放的反应。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这个水平与国际同行3%到4%的比例相比,不良率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并具有较高的拨备和资本,抵御能力较强,风险仍然可控。”肖远企分析。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95%,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10.79%,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与此同时,银行业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拨备及核销力度。“中国银行业有能力控制不良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有能力应对不良贷款的周期性增长和暴露,不会发生危及经济增长的大规模、系统性金融风险。”杨再平说。

     

    下半年或迎拐点

     

        有人担心银行利润下降会直接冲击到宏观经济。杨再平认为,银行业利润下滑对宏观经济影响很微小。一是银行业利润下滑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回落,经过调整之后还会维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二是银行业利润对GDP贡献有限。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5%左右,银行业增加值占比更小,银行业净利润的下滑对GDP影响甚微。

     

        如何化解不良压力?杨再平建议银行业要提高警惕,积极化解不良贷款的冲击。“一方面,严控新增贷款,严格客户准入,避免投向产能过剩行业、主业不突出的中小企业等;另一方面,强化风险体制改革,加强对存量债务的清收、处置、变卖等。”杨再平强调,化解不良不能一味靠撤资,要对不良资产进行甄别,力争将不良转为优良。

     

        “贷款仍要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速,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薄弱环节和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领域。此外,银行要通过自身改革寻找新的增长点,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肖远企指出。

     

        杨再平判断,银行业下半年有望迎来资产质量拐点。“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释放。长期来看,随着地方政府万亿元债务置换工作落地、信贷资产证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在投资信心逐步恢复、资金面相对充裕、房地产销售稳定等综合作用下,银行业资产质量有望迎来拐点。” (本报记者 温源 本报通讯员 张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