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哟!吹来了家乡的气息,家乡哟!带我去到那静寂的回忆里。忘不掉麦田的芳香,忘不掉野花的娇丽,更忘不掉的是她的叹息……”初秋的九月,一首《九月的风》在云南大学悠扬唱起。在优美旋律中,云南大学师生迎来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很多青年学生从北方流亡到西南。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学校南迁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著名作曲家张锐和词作家李仁荪在这个时期来到云南,他们创作了这首《九月的风》来怀念沦陷的家乡。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结成了兄弟般的院校,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以爱国、爱滇、爱校的崇高精神,抗日必胜的坚定信心,坚韧不拔的意志支撑着全校师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伴随着主讲老师对歌曲含义的详细介绍,一幅云南大学师生救亡图存、热血报国的壮丽图卷缓缓展开。
那是一段在云岭大地上演绎出的血泪与光荣共存的光辉历史。
“1923年,东陆大学举行奠基仪式及开学典礼;1934年私立东陆大学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刚走完15年的发展历程,云南大学师生便遇到了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研究校史的老师向同学们讲述起抗日烽火中云大的艰难岁月:“1942年9月,日寇飞机轰炸昆明市区,云大被炸,1941年3月再次被炸,学校的会泽院、至公堂、图书馆、科学馆、学生宿舍等均损失严重。为了教学科研能正常进行,云南大学疏散搬迁,经历了颠沛流离之苦。战争中,云大师生同全国人民一起承受着国难艰辛,却刚毅坚卓,从不言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就此锤炼。”
抚今追昔,更显历史力量的可贵。倾听故事之后,会堂大屏幕上开始播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师生们群情振奋,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再次升腾,爱国主义情怀弥漫满场。
面对学子如岩浆般奔腾的爱国热情,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为他们献上了一个特殊的“礼物”。
那是从云南大学离休的五位健在抗战老兵带来的殷殷嘱托。“前几天,我专门看望了这些曾为国家和民族存亡浴血奋战、用不屈脊梁换来了抗战胜利的老英雄。他们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场与大家座谈,但他们委托我向同学们叮嘱:希望你们能铭记历史,倍加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百折不屈的精神,带着民族荣辱感努力奋斗,如此才能不辜负伟大前辈的热血,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杨林动情地说。
“抗战英雄是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抗战精神是人民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只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才能担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听了老战士浴血奋战的往事,同学们肃然起敬,更将这种爱国报国的精神品质深植心底。
誓言在回响,责任在升腾。这是伟大抗战精神新时代的闪光,更是年轻学子对历史使命的回应与担当。
(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施海涛 邓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