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地走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如同走上他们熟悉的讲台。
今天,是他们的盛典——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由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揭晓典礼举行。
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为师。
一年又一年不间断地寻找,一次又一次真情的互动。从四年前“最美乡村教师”到今天的“最美教师”,无私大爱让我们由衷地道一声:教师节快乐!
师者,学术之师
音乐声中,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手捧奖杯,向60年间从未离开过讲台的85岁的陈先达献奖。
此时,坐在800人大教室里听陈先生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全校大讲座——《走向历史的深处》的情景,在陈雨露的记忆中恍如昨天。“陈先生写的两本哲学随想录《漫步遐想》和《静园夜语》,深入浅出,读完之后,豁然开朗,这是一种真学问的学术之美!”
实至名归。
“半世文章皆废纸,毕生功名只书痴。唯有一事最得意,弟子才高压倒师。”在陈先达看来,“做了一辈子学问,教书育人最快乐,老师是最适合我的工作。”
教师,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个家族的基因,一份融进家族血脉中的传承。清华大学教授钱易就是来自“一门六院士,半门皆教师”的无锡钱家。正是这份从小深植的教师情怀,让钱易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一辈子。
电梯可以不乘,空调可以不开,她让学生感知什么是环保。79岁的钱易除了面向清华所有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外,还有新生研讨课《环境与发展》,继续为环保教育发声。
一门容量是150名学生的课程,在选课网上会有3000多人“争抢”。在浙江大学,学生们抢的正是苏德矿老师的微积分课。
“他是你的严格递增函数,你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一天比一天美好,希望你们的爱情像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他用丰富的生活哲学解读枯燥的数学,把微积分讲得栩栩如生。
“亲其师,信其道,我喜欢跟学生们分享励志的东西,互相学习,关系平等。老师不能端着,不能因为是老师就有架子。”苏德矿说。
师者,仁爱之师
“我会用歌声告诉你,我很快乐。”盲童吴迪歌唱着。她是如此热爱歌唱。这是她的“老师妈妈”张龙带给孩子的“梦想之花”。张龙在盲校开设形体课,组建艺术团,带给学生们一个新的世界。
“张老师是天使,她像妈妈!她的声音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声音!”孩子们毫不掩饰他们的情感,触摸着老师获得的奖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然后,传递。
其实,在孩子们的口中,老师就是爸爸,是妈妈,是亲人。
可是,广西河池都安高中圆梦班的孩子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莫爸爸了。就在今年3月9日,校长莫振高因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他们。除了抓好教育教学,莫振高很大一部分精力得用在为贫困学生、为学校建设筹集资金上。他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我今天是代表全班同学来向莫校长汇报的。”圆梦班班长覃思霖带来了高一期末考试的成绩单:全年级的前10名都是圆梦班的同学,全班有48名同学考进了全年级前100名。
教学、劝学、筹款……教师的工作在学校,更在奔波的途中。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民主教学点的老师加措、湖南省宜章县思源实学校的老师谭兰霞,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家访的路上,记录下离开学校的孩子们及其家庭的详细资料,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呼吁,寻求帮助。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手段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不是老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而是平等的、真诚的感情。” 谭兰霞说。
师者,匠心之师
“工匠要懂得把产品做成艺术品,而不是简单地完成生产任务。我告诉学生们,只要热爱,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国工匠。”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吕杰说,“最开心的事情,是看到我的学生都成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四川成都七中育才中学教师叶德元被班上的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叶老”。叶德元给孩子们拍照片,记录他们的成长;组织孩子们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感恩;允许孩子们在愚人节“整蛊”他,让他们懂得幽默和开玩笑的“分寸”……一切,为了孩子们的成长。
舞台中央,还有一群特别的老师——特岗教师。2007年的特岗教师代表高进儒,他身边是同为“特岗教师”的妻子李守霞,还有2015年特岗教师代表魏庄蓉。从2006年开始的十年间,共有50.2万名特岗教师,分赴中国的中西部地区1000多个县,为3万所农村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青春的活力,改变着乡村教育,改变着学生的未来。
“我们眼里你最美,我们心中你最好……”歌声中,是无尽的感激,谢谢老师!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靳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