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作为跨越发展的主导战略,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城市、社会转型,走出了一条后发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2014年,龙岗在面积比1993年建区时减少54.1%的情况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10.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4亿元,分别是建区时的63倍、1794倍、65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均占工业产值、增加值的7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0.6%,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跻身全国区域孵化能力15强,实现了由深圳边远后发展地区向低碳生态之城、创新创业新城的历史性转变。
1.龙岗为何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对于龙岗区而言,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对自身发展阶段的深刻审视和深入思考,源于对全国、省、市总体发展战略的融会贯通,同时也是龙岗自己探索出的一条具有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
创新驱动是龙岗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以后,中国走进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全国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实践中,龙岗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和更加务实、坚定的工作定力,积极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担当起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重任。
创新驱动是龙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动选择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人口红利、环境承载的日益紧张,龙岗区原来粗放型发展模式举步维艰。特别是经历2009、2011年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龙岗辖区面积从844平方公里缩小到387平方公里,走到了发展方式转变的“十字路口”。为此,龙岗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实施“腾笼换鸟”计划,加大产业置换力度,五年内淘汰低端企业6712家。2013年初,龙岗区明确将“高端引领、创新驱动”作为全区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全区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
创新驱动是龙岗代表深圳辐射周边地区的使命和要求 深圳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面对的辐射半径更大、战略纵深更为广阔,具备更强的区域辐射优势和腹地优势。龙岗区作为深圳的城市副中心、深莞惠地理几何中心和深圳辐射粤东、联系海西的战略基点,完全有条件通过打造深莞惠、河源、汕尾“3+2”经济圈的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带动作用,与东莞、惠州、河源、汕尾等地区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创新驱动是打造深圳质量的必由之路 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深圳更应注重质量,以质量引领发展。作为深圳市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龙岗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龙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积占全市1/4、重点发展片区占全市1/4、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占全市1/5、大学园占全市1/2;全市唯一一个未来产业园——阿波罗产业园布局在龙岗。因此,龙岗完全有条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弯道超车”,建成深圳东部的创新中心,为打造深圳质量作出更大贡献。这也是提出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重要考虑。
2.龙岗如何培育创新创业“肥沃土壤”
以顶层设计为先导,构建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2013年初,龙岗区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创新发展的高度共识和强大合力。2014年,龙岗委托高水准专业机构,编制了《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大纲(2014—2030年)》,进一步明确了“深圳东部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2015年,又以“政府1号文”印发实施《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涵盖六大目标、16项重点工程、105项行动要点,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同时,结合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岗片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等文件。目前,正深入调研并撰写《龙岗区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策略研究》。通过一系列战略性、政策性“组合拳”,龙岗区已经初步构建起多层次、系统化、全覆盖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
以建设深圳国际大学园为突破口,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智核” 依托大运新城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建设完善“深圳国际大学园”,先后引入香港中文大学、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等知名院校落户办学,计划再引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十多所国际名校,国际大学园雏形显现。目前,龙岗区针对国际大学园建设,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县)级高等教育与国际化教学管理科;正计划在大运新城选址建设可供20~30名院士集中开展科研教学活动的院士楼,还对接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创办深圳智能制造研究院,在临近的大运软件小镇建设面向智能机器人产业的“中国智谷”,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企业家摇篮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以集聚高端创新平台为依托,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链条 充分发挥市场化优势,加强与国家宇航员科研训练中心、清华大学等3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对接,引进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化服务平台,积极打造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环境,逐步形成以平台汇聚人才、技术、项目的发展格局,实现“招平台、平台招”,促进创新产业链不断完善。引进建设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产业化基地、中科龙岗技术转移中心、国家航天员训练中心等一批国家重点创新平台。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端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共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引入光启理工研究院、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虚拟大学园龙岗协同创新园等一批高端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近期,成立全省第一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流程网上技术交易的区级科技服务平台——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将打造“1+N”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打通龙岗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以整合人才、资本、企业等创新要素为重点,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 一是汇聚创新人才。创新驱动说到底就是人才驱动。在龙岗,有三种人最受欢迎:创新者、创业者、创新创业的服务者。出台高层次人才扶持政策,每年提供5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拥有全市数量最多的保障性住房,未来三年可提供28900套,鼓励创新创业。二是激活创新创业资本。在强化与各大传统银行合作的同时,加快推进区内金融创新,构建了区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性股权资金以及社会资本“三位一体”的投融资体系,成立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在深圳全市率先设立区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投入5亿元,将撬动社会资本50亿元。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带动作用。以华为公司为引领,将华为周边约22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华为科技城,着力打造现代化复合型城区。
以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为抓手,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互联互通 2014年8月,区政府联合龙岗天安数码城在美国硅谷举办招商引才推介会,率先搭建“硅谷—深圳(龙岗)创新创业直通车”,实现硅谷与龙岗的“四个直通”:一是人才直通。设立海外(硅谷)人才联络处,组织海外人才来龙岗考察交流,在北美举办人才招聘、政策宣讲和座谈会等推介活动,促进人才交流互通。二是项目和技术孵化直通。通过设立龙岗驻硅谷招商联络处,实现两地企业需求、对接的直通;通过签署共建硅谷孵化器及硅谷直通车合作协议,促进高端产业、项目直通龙岗。三是资讯直通。硅谷直通车已成为龙岗与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的国际对接和交流平台。利用新媒体支持天安数码城建设与硅谷视频同步直播互动的报告厅,实现龙岗和硅谷两地的论坛、讲演、课堂直播互动。四是资本直通。通过建立硅谷直通车,促进硅谷的巨大资本市场与龙岗的新型金融资本市场相融合,实现两地资本的无缝对接。
以优化空间为支撑,打造创新发展优质载体 近年来,龙岗区重点打造高端创新产业载体,以载体转型带动产业转型,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发展,形成了以大运新城、深圳国际大学园为中心,以坂雪岗科技城为引领,国际低碳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园、宝龙新能源新城等多个组团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业引领、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分类实施”的原则和综合整治、拆除重建并举的存量空间改造策略,促进旧工业区空间转型。通过综合整治推出69个工业区,联合投资商、运营商开发建设特色产业园和创新产业集群,在解决创新企业发展空间问题的同时,为草根创业提供了服务。这些产业空间通过高水平、专业化的运营,发挥以一带十的倍增效应,成为各类创新企业的集聚地。
以打造优质环境为关键,提供适宜创新创业的土壤 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软硬发展环境,龙岗区着力构建“山环水润、龙凤呈祥”的城市形态,下大力气打造“六区一城”(法治、生态、文化、教育、健康、体育之区和活力休闲之城),切实为高端人才营造最佳的宜居宜业综合环境。一是打造休闲、宜居的城区环境。近年来,龙岗区通过抢抓迎办大运会、特区一体化等历史机遇,城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化覆盖率超过45%,拥有绿道近500公里、公园106个,是深圳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区域之一。二是打造法治、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在全国率先编制权责一致、党政全覆盖的区级权责清单及运行流程图,梳理行政权责事项12934项,精简优化710条权责事项,压缩办理时限4379个工作日。三是打造氛围浓厚、配套完备的创新创业微环境。通过举办首届深港青年创新创业节,策划鲲鹏计划、招标式创业等系列主题活动,搭建青年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创新产业园区,与黑马营、玩创汇、3W咖啡等创新机构联手,打造了不亚于中关村创新氛围的创业大道等平台,让创业者能专注于自身创业,配套问题由政府和园区解决。
3.龙岗创新驱动还要突破哪些瓶颈
创新型企业梯队有待进一步培育 2014年数据显示,龙岗有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84家,绝大部分集中在50亿元以内,50亿元以上的3家,分别为华为、神舟、比亚迪精密制造,千亿元以上的仅有华为1家。对于一个区域而言,良好的企业梯队应是金字塔结构,但龙岗产值在100亿元~1000亿元之间的企业存在“真空”,缺乏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专业细分领域的领军者和大量“瞪羚企业”。
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研发投入水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龙岗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50亿元,R&D强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0.6%,高于全国的2.1%、北京的6.03%、深圳的4.02%、上海的3.6%(《硅谷指数2004》显示,硅谷2003年R&D强度为12%)。但与上述地区相比,龙岗研发投入的支撑力量不平衡,主要依赖于华为,华为近10年的研发投入接近2000亿元。龙岗95%以上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华为对创新的重视和投入,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
创新资源耦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聚集资源重要,比聚集更重要的是资源间具有极高的耦合度、创新要素处于激活状态。龙岗的创新资源并未完全融入本地的创新体系。如高校起步晚,短期内难以发挥创新引领和知识溢出的效果;创新平台主要依托企业设立,开放度、共享度不高。如果不能对引进的创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更加注重与本地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增加社会成本,导致“高端不引领,创新不驱动”。
创新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与中关村、上海、硅谷等国内外创新先进区域相比,龙岗的科技服务业相对滞后和薄弱,科技服务机构数量过少,尤其是缺乏国际国内知名的投资、咨询、法务、会计等科技服务机构,以及科技团体、行业协会、创新联盟等科技类社会组织。
4.龙岗创新驱动之路下一步怎么走
一是要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借鉴中关村“瞪羚计划”、上海“小巨人”计划等,以培育未来“科技航母”为目标,实施“千百十工程”,遴选和引进一批具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在企业融资、发展空间、人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鼓励有实力的创新型企业带领关联企业“走出去”,实现跨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打造企业和区域品牌,通过“走出去”更好地实现“引进来”,培育更多的科技“小巨人”和“瞪羚企业”。
二是要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种普惠性政策措施,采取专利申请补助、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等政策,“四两拨千斤”,形成各类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加大创新投入的生动局面。要发挥好金融杠杆的作用,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大力发展创业和股权投资市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创新型企业。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完善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政策措施。
三是要着力促进资源耦合匹配。以国际大学园为创新智核,集聚人才、资本,搭建优质平台,升级打造“国际大学园+”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世界先进办学理念、教学经验、管理模式在龙岗落地,种好校地合作、共促发展的“试验田”。推进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设立深圳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建设,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研究和产业化。加快设立龙岗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打造线上线下的创新服务平台,推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四是要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在技术研发、技术交易、检测认证、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技术咨询、科技培训、科技评估等科技创新重点服务环节的布局,打造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链条。培育和发展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充分发挥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产业化基地、中科龙岗技术转移中心、北航龙岗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的作用,鼓励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展线上技术成果交易和技术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政策供给,落实《龙岗区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全面实施“创新券”扶持,大力发展枢纽型科技服务组织,包括各类科技组织、行业协会、科技团体和产业技术联盟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