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0日 星期四

    绥化着力建设农业现代化

    作者:本报记者 张进中 光明网记者 张士英 通讯员 郑鹏飞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0日 08版)

        本报绥化9月9日电(记者张进中 光明网记者张士英 通讯员郑鹏飞)黑龙江省绥化市今年遭遇“倒春寒”,但春播、春种却十分顺利。如今该市北林区红旗乡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园已经丰收在望,红旗乡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广宪高兴地告诉记者:“虽然今年‘倒春寒’严重,但由于使用了大型播种机械,我们赶在4月中旬气温高时,仅用两天就把1万多亩玉米都播种完了,等雨期来时种子已经发芽,没受影响。”

        作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示范区,黑龙江绥化市着力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建设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向现代农业强市迈出了新步伐。

        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绥化市目前已建立农机合作社240个,拥有180马力以上拖拉机1105台,大型播种机905台,联合收获机3164台。农机合作社标准化作业覆盖能力达到1167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5%。

        强化水利化建设,是绥化市改善农业设施装备的又一重要举措。目前全市机电井有11万多眼,旱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水田灌区节水灌溉占水田面积的近50%。总投资38.25亿元的阁山水库正式列入全国27项重大水利工程,计划今年10月份开工。此外,全市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车间已发展到77个,一次性催芽能力达到1万吨,可为500万亩水田提供优质芽种,覆盖了水田面积的90%以上。

        该市还通过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支撑农业产能提升,大力推广了玉米大垄双行松卡旋耕作模式、水稻“两供三精”高产高效生产模式、马铃薯大垄高产栽培模式、露地蔬菜复套种和棚室多茬次绿色栽培等10多项重点技术,年均推广面积在5000万亩次以上,建立起了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引领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破解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绥化市还全面启动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依托农业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探索建立智能农业,使作物的生长在可追溯系统的监管下,实现基地远程管得到、生产产品可查询、环境数据可监测。目前,全市已经建设21处智能农业示范区。在望奎县龙蛙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农业云智慧电商平台,企业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年销售质量安全可追溯大米收入8000万元。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绥化市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各类银行与农企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加大涉农贷款改革力度,创新农业贷款产品27种,发放贷款5689笔,贷款金额11.9亿元,解决了“用什么支持种地”的历史难题。

        绥化市委书记张晶川告诉记者,绥化市将不断调优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科技贡献率、装备保障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建设有质量优势、品牌优势、竞争力优势的现代化农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