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多日来,京津冀各界干部群众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创新进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推动区域实现跨越发展。
明确定位,优势互补
“北京市将全力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有机融合,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形成以北京为中心50公里至7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1小时轨道交通圈’。”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根本目标就是:助力解决首都大城市病问题,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先发展模式。
天津市、河北省也确定了行动方案。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提出滨海新区要“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滨海新区已经制定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3年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就是在“打造东部滨海发展区的核心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接地、打造京津冀创新驱动的支撑点、打造区域深化改革开放的示范高地、打造现代化城区的新形象”这5个方面寻求突破、发挥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省人民长久以来的热切期盼。《纲要》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第一次明确了河北“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中共河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立足河北的战略功能定位,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补齐河北发展短板为基本出发点,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河北绿色崛起。
经济文化,比翼齐飞
不久前,河北廊坊燕达医院成为北京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自与北京的医院合作以来,燕达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门诊量同比增长1.5倍,住院人数同比增长2倍,手术量同比增长近3倍。执行院长李海玲说:“和北京大医院通力合作,方便燕郊镇居民看病就医,也有利于我们医院的发展。”
沧州也感受到了切实的变化。沧州已经吸引了包括北京现代在内的400余个京冀项目合作。不久前,沧州市渤海新区同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签订了海外高层次人才产业化促进基地合作协议。沧州市长王大虎表示,沧州在谋划推进“中关村产业园”和“京津高新技术示范合作区”,努力将沧州融入京津高新技术产业链。
不仅在经济上,三地在文化上也要互通有无。北京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冬表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要在京津冀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三地还将共同打造采购平台,一年至少相互采购10台舞台精品剧目。此外,三地还将定期举办演出推介会,组建京津冀演艺联盟。
改革创新,交通先行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北京方面今年谋划了9项重点任务,包括推进京秦高速、密涿高速等“断头路”开工,加紧推动京津冀交通一卡通等。河北省则加快把张承地区建设成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同步规划推进京津周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教授认为,目前,天津需要在5个方面重点着力:针对可能转移和扩散的总部经济、金融和科技研发服务产业,尽快进行空间载体建设;加快天津国有经济的改革步伐;准确分析和把握天津现有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陈建强 耿建扩 通讯员 王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