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整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宁吉喆如是说。这是宁吉喆本月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后出席的首场记者会。面对中外记者对中国经济敏感问题的发问,宁吉喆冷静作答——展望未来,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来自我国经济所拥有的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
不只看增速,更要看增量
“从主要指标看,宏观经济运行总体是稳的。”宁吉喆概括为“五稳”——一是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这个7%,是在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所形成的增量远超过去两位数增长时期。二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继续快于经济增速。四是物价涨幅平稳。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五是对外贸易规模基本稳定。
针对7月份我国出口、投资、工业等部分领域放缓引发的担忧,宁吉喆回应称,这总体上属于经济运行的正常波动。出口下降主要是受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对我出口带动作用减弱、多数新兴经济体增长下滑,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从目前情况看,8月份出口形势将有所改善。投资放缓有暑期季节性回落的因素,前7个月投资累计增长11.2%,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小于2009年以来0.3个百分点的平均回落幅度。
宁吉喆指出,随着房地产交易持续回暖、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状况改善,下一步投资有望缓中趋稳。工业方面,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主要是汽车制造业回落较大所致,下拉幅度超过60%;部分高耗能行业主动调整减产、一些地区受台风等天气影响较大,也给工业增长带来一定影响。8月份以来一些实物量指标有所好转,截至8月28日,全国发用电由7月下降2%转为增长3%。截至8月27日,铁路日均装车较7月增加1.2%,预示工业运行有望回升。
不只盯短期,更要看中长期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分析看待中国经济形势,不能仅盯住短期内经济增速的起伏波动,而要更多关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对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宁吉喆说。
今年以来的结构调整体现了四大亮点——
一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网络零售等新型消费模式实现37%的迅猛增长,所占比重已接近10%。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9.5%。
三是区域发展“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统筹推进,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正在逐步形成。各地加快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对接,“三大战略”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2%、3%、6%以上,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继续好转。
不只看到新压力,更要看到新动力
“要以更加精准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宁吉喆透露,下一步将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要以更加有力的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面对当前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引发的担忧,宁吉喆分析说,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特别是近一个时期,国际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给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我国金融市场、进出口、工业品价格等受到的影响也在加深,经济运行遇到新压力。
“但要看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较强支撑。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向好势头,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他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深入推进,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每年新毕业大学生超过700万人,年轻人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将为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完全能够在质量效益提升的基础上保持中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继续作出新的贡献。”宁吉喆说。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本报记者 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