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天安门广场出奇的安静。
三军列队,铁甲待命,军乐暂歇。9月3日10点06分,人们等待已久的声音终于响起:习近平总书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表重要讲话。
“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大屏幕上,可歌可泣的历史闪回。一个民族用鲜血写就、用烈火锻造的启示再次出现在眼前——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1、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宣示正义
正义,人类最基本的伦理,却也是最难企及的梦想。正义必胜,是历史性的结论;赢得正义,却肯定要付出现实的艰辛。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是正义的一方,但仍然以割地赔款而告终。闭关锁国的中华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在孱弱、沉沦、涣散时奢谈正义。由此,开明派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开船务矿务、学机器制造、建武备学堂,沉痛地自我检省:“若夫日本,蕞尔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狃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
然而,自强运动三十年,不可谓不发奋,却仍然被一纸《马关条约》宣告了失败。梁启超在批评它的局限性时说,“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所以,洋务派的自强不是中国要的那个答案。
伴随着中国内忧外患的加深,更多救国理论的探索逐渐展开,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了民族复兴和正义复归而付出了毕生努力。然而,等到抗日战争开始之时,中国,仍然是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角色,对抗帝国主义强国。
正义,仍是奢谈。
民族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族独立带来了希望。
“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就站在了抗日救亡的最前列,在“七七”事变第二天通电全国,呼吁“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最终让中国实现了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敌的崭新局面。
民族危亡关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加快,在历史幽暗的隧道中燃起了火把。
人民战争、敌后抗战、持久抗战,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成果,一经实践,便产生了移山填海的伟力。不但让日寇在华北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更以特殊的方式昭示了中国革命的方向。自“七七”事变到1943年末,仅知识分子就有四万余人奔赴延安,以无声的方式,为中国的未来投下了选票。
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唤醒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概。
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从来没有出现过哪怕一个连队以上的成建制的投敌行为,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充当伪军。蒋介石更坦言,“共产党从来不投降”。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激发了捍卫正义的力量,传递了正义必胜的信念,更为“正义”的概念本身,增添了沉甸甸的分量,增添了一个来自中华民族的、意义深远的注解。
正义必胜。一个有能力捍卫正义的民族,势必是有能力赢得独立和自强的民族,势必是一个已经找到道路和方向的民族。
2、发展与自强方能永续和平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的自信承诺。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坚定维护和平。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和平,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化作了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
历史一遍遍告诉我们,和平无法一厢情愿,和平之路注定任重而道远。即便是爱好和平者如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横行的时代,依然要遭受一次又一次弱肉强食的侵略和侮辱。
唯有自强,才能保卫和平;唯有共同发展,方能实现持久和平。
14年抗战中,中国以全民的、全面的、自觉的自强姿态,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坚持对日抗战14年,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主力,消耗了绝大部分日军精锐部队,在战略上有力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当之无愧的东方主战场。
二战后,中国加入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00多个国际多边条约。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20”的重要成员,作为“一带一路”的提出者和“亚投行”的创始国,作为“和谐世界”倡导者和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者,中国正在以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为目标,努力“更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交流、包容、互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是人类永续和平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每位成员“同呼吸,共命运”;在这里,可以真正实现命运体成员的合作共赢,实现世界持久的和平与发展。
3、历史与未来都属于人民
阅兵式始,第一批驶过天安门的敞篷车上,满载300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兵、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满头白发,满襟勋章,满面庄严。
他们曾是一群普通的战士,一队疲惫的支前民兵。就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民族英雄们,重整河山,再固金瓯,一雪国耻,让中国走向独立,走向解放。
历史从来只属于人民。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用最后一粒小米充军粮,送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拼尽最后一口气,洒干最后一滴血。中国的历史,写在他们沧桑的额头上。
初秋明媚的艳阳里,英雄们驶过天安门广场,身后是无数年轻的面庞。
纪念,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未来。只有坚定信仰,履行责任,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才有未来,世界才有未来。
未来,仍属于人民!
中华民族,正在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既紧紧依靠人民,又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尽管道路曲折坎坷,但我们坚定不移。
胜利日大阅兵过去了,但激情还在,信仰弥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一面最夺目的旗帜,激励着我们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本报记者 蔡闯 刘文嘉 罗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