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及5版“大视野”版分别刊发《衢州“万少华团队”救助日军细菌战受害老人》《“让我们一起抚慰民族的伤痛”——浙江省衢州市“万少华团队”救治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纪实》两篇文章。报道刊出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8月11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召开的“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疗经验总结会”上,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烂脚病”(因炭疽病菌感染造成溃疡)治疗小组成员万少华作为特邀嘉宾,应邀参加会议,并荣获以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主任、院士王正国名字命名的“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第一届特殊贡献奖。
面对赞誉,“万少华团队”的每一位年轻医务人员,都谦虚地表示:衢州有三位老人为细菌战受害者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万少华说:“我们只是在追寻前辈的足迹!”
这三位老人是原衢州市卫生防疫站站长邱明轩、原衢州市体委副主任杨大方、原衢州市水泥厂党委书记吴世根。
邱明轩燃尽一生,只为追寻衢州日军细菌战真相
衢州市柯城区罗汉井5号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与闹市街区仅一墙之隔。门内,镌刻着满目疮痍的战争创伤;门外,一派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街景。
历史与现实,那么近,又那么远。
10年前,在衢州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杨大方、邱明轩、吴世根三位老人在衢城最早遭受日军细菌战攻击的受害地——罗汉井黄廖氏故居,建起了衢州细菌战展览馆。遗憾的是,三位创办者中,如今仅83岁的杨大方健在。
1990年冬天,邱明轩在编写《衢州卫生志》时,一组反常的人口数据让他不寒而栗:1940年,衢州5个县总人口为1123468人,至1946年,衢州总人口仅为1027850人。
人口不仅没有自然增长,反而陡然减少了10万人,为什么?直觉告诉邱明轩,这背后一定与日寇在衢州实施的细菌战有关。
1940年10月4日,侵华日军首次在衢州空投细菌弹,鼠疫、伤寒、痢疾、炭疽等前所未有的疾病,自此像幽灵一般徘徊在三衢大地。那时邱明轩年仅9岁,战争与死亡的阴霾缠绕着他的童年。正是这段特殊的苦难岁月,让他立志行医济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一直致力于调查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历史,收集抢救了大量珍贵资料。
细菌战知情者、受害者和遗属大多偏居山乡,邱明轩寒来暑往,一次次地上门采访,获得了大量口述资料。他还多次前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等处查阅历史档案,共积累形成细菌战文字资料100多万字、照片100多张。
2001年1月24日,中国民间对日细菌战诉讼一审第19次开庭时,邱明轩作为流行病学专家到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出庭做证。
法庭上,邱明轩递交了自己的首部细菌战专著《罪证——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史实》,首度披露了1940年至1944年期间,侵华日军曾在衢州实施三次大规模的细菌武器攻击,造成衢州连续8年发生传染病大流行,累计发病30多万人,死难的人数高达51407人。
一时间,国际媒体哗然。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BBC等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美国《新闻周刊》还刊发了对邱明轩的专访。
被尘封的细菌战真相,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
邱明轩的儿子邱征说,在父亲生命的最后10年里,他一边和癌症病魔抗争,一边在病榻上继续整理调查笔记。
临终前,邱明轩还特意嘱咐,将近几年收集的调查资料转交给外孙女婿吕成冬,让他完成未竟的使命。
今年5月12日,得知邱明轩因病逝世的噩耗,央视首届“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原告团团长王选痛悼惋惜:“邱医师做得太多了,他是累垮的,为了追寻衢州细菌战真相,燃尽了自己的一生。”
杨大方在历时12年的对日细菌战诉讼中,曾4次站在日本东京的法庭上
怒火在杨大方心中整整燃烧了57年,直到1997年,他遇到了王选。
一年后,带着一箱方便面,66岁的杨大方第一次登上了飞往日本东京的飞机,为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遗属讨回应有的公道。
杨大方8岁那年,日军细菌战正在衢州城乡不断蔓延,他的父亲杨惠风不幸染上了鼠疫,仅一周后就去世了。杨惠风去世当天,杨大方和母亲被送到城外衢江的木船上进行隔离检疫,过了半个月,才得以上岸。
然而,悲痛并未因此停止,杨大方回家后,发现家宅已经被火烧成废墟,祖母因过度悲伤,含泪而逝。逃到乡下的叔叔,也因鼠疫而亡。
“我至今不知道父亲死后被埋在什么地方。”杨大方每次祭拜父亲,都只能望天遥拜。
“我们必须把事情的意义说清楚。我们不是复仇主义者,不想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债算在日本人民身上。但我们坚信,历史不能被遗忘。”杨大方清楚地记得,1998年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原告团成立时,团长王选说了这样番话。
从前期调查到第一次开庭,从一审到三审,这场中国民间的对日细菌战诉讼历时12年,杨大方曾4次站在日本东京的法庭上。
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对细菌战诉讼作出一审宣判,法院在判决中首次认定,731细菌部队在中国进行的细菌战造成众多中国人死亡,但驳回了原告的赔偿要求。“败诉”的消息传来,杨大方悲喜交加。他第一时间告诉王选,支持上诉!
3天后,原告团向东京高等法院提起上诉。东京高等法院又历时两年多,经过11次开庭,于2005年7月19日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
原告团对此仍然不服,又申诉到日本最高法院。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最高法院没有进行开庭审理,直到2007年5月9日,突然宣布驳回申诉。至此,中国民间对日细菌战诉讼案法律程序全部结束。对于这个结果,杨大方无言以对。
吴世根的儿子接过父辈们的旗帜,继续未竟的事业
2001年,杨大方从日本回到衢州,立即联系了邱明轩和同为细菌战受害者遗属的吴世根,商议建立一个细菌战展览馆。
杨大方说,之所以有这个动议,与他的两次靖国神社之行有关。在靖国神社,杨大方看到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照片,供人顶礼膜拜,看到神社美化日本侵略历史,歪曲侵华战争。
三位老人年纪相近,又都当过兵,共同的使命与担当,让他们很快投入到展览馆的紧张筹备中。
2005年清明节,简陋而朴素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正式开馆。馆中陈列的内容,多为对日细菌战诉讼期间,三位老人积累的调查资料、图片和实物,不少展板都由老人手工制作而成。
在衢州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展览馆不断得到重视,此后由市关工委接手多次修缮扩大直至现在的规模。
去年9月,衢州细菌战展览馆跻身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录,对于三位创办者来说,这本是值得宽慰的消息,然而遗憾的是,此时的邱明轩和杨大方,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而吴世根已于2009年去世。
杨大方心中有憾。今天依然有超过160名风烛残年的衢州老人,在强忍烂脚病的摧残与折磨。
“时间没能抚慰伤口,他们还生活在悲惨的过去。”吴世根的儿子吴建平说,他从小就听父亲讲述日军暴行,没齿难忘。
去年,重病的杨大方找到吴建平,希望他能接过父辈的旗帜,担任新一任“会长”,将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受害者协会(筹)的事业坚持下去。
“我们究竟为了什么?”杨大方说,“这是对衢州抗战最好的纪念。我们要让子孙后代牢记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
(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李啸 严粒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