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史学研究,挖掘利用民间保存第一手史料推动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毋庸赘言。以日本细菌战罪行专题研究为例,学者虽从不同领域和视角展开研究,但所参考的史料档案多为公藏档案,且日益趋同化,这影响了学术成果的质量。散落民间的日军侵华罪证文献文物极其丰富,蕴藏大量鲜为人知的证据信息,可为日军侵华问题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民间保存的侵华日军罪证文献文物是日本侵华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都有民间收藏者。评估其价值,可知有些是极为罕见的直接罪证,有着深入研究日本侵华罪行的重要历史价值;有些具有充实现存档案馆藏的作用,如“开拓团”、劳工罪证文物文献,以及日军侵华时期遗留下来的罪证图片、影集和出版物等。部分档案、图片具有很高史料价值,且多数保存完好、信息完整,如日军侵华罪行地图,包括“开拓团”地图、伪满地图等。民间收藏者保存的日军遗物数量虽多,整理却极不规范,没有专业系统分类,有些需要考证真伪才能确定价值,如能通过适当方式将这批文物文献以及图片纳入馆藏,对于陈列展示以及完整性、科学性展览均有相当裨益。
数量庞大的侵华日军罪证散落民间,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交易流通市场,但私人收藏文献文物的保管现状堪忧,不能确保文物安全和合法保护;私人收藏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保存保管,不利于广泛研究利用;这些文献文物长期在民间保存和流通,不能确保今后流向,一旦流入国外,其文物价值和利用价值将受影响,且难以追回,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鉴于民间保存史料的原真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笔者就如何有效挖掘这些史料,充分发挥其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博物馆、陈列馆应加强收集侵华日军罪证文献、文物并充实到陈列展览之中,以丰富馆藏并提升展览水平;二是中央和地方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民间保存侵华日军史料的征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逐步向社会公开,供研究者利用;三是鼓励民间收藏者同博物馆、档案馆、大专院校合作,搭建资源共享、联合展览和共同研究的平台,使这些日军侵华罪行史料能够客观、准确、真实地传递历史信息。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日民间保存的细菌战文献文物搜集、整理与研究”负责人、哈尔滨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