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8日 星期五

    8集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第三集 浴血坚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8日 08版)

     

        武汉,水陆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时,是长江中游唯一的工业城市。1938年10月25日,武汉陷落,全国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对战局的这一巨变,5个月之前,毛泽东就已准确预见到。

     

        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战局走向混沌迷离。亡国论者认为中国不可能取胜,速胜论者却认为日军已是强弩之末。

     

        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废寝忘食,写成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5月26日,他以持久战为题,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演讲。演讲持续到6月3日。他告诉读者:“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论持久战》于1938年7月出版,在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最早单行本扉页上有毛泽东的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简明扼要的25个字,便提炼出《论持久战》的精髓。毛泽东判断的依据来自中日双方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攻占武汉被东京当作是结束对华战争的最后一战。毛泽东则预言武汉失守后,战略态势反而开始有利于中国。

     

        当日军如愿占领了武汉,日本天皇担心的“帝国雄师百万受制于中国”的局面却出现了,日本侵略者已陷入亚洲大陆的泥潭,不得不大幅度调整战略,准备长期战争。战局的演变和《论持久战》的判断惊人的一致。

     

        《论持久战》出版后,周恩来就请人翻译成英文。在英文版《论持久战》序言中,毛泽东写道:“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邵洵美,新月派诗人,主动将《论持久战》片段在英文杂志《Candid Comment》连载发表。在编者按中,他写道:“近十年来,在中国的出版物中,没有别的书比这一本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了。”

     

        当时,上海租界尚未被日军占领,邵洵美开着车,在夜色中,将英文版《论持久战》悄悄塞进霞飞路一带外国侨民寓所的信箱,好让西方人知晓东方哲人的智慧。

     

        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读了《论持久战》后感叹道:“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过,《论持久战》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论持久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指导纲领。

     

        【采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支绍曾】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准确地预见抗日战争将分成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而且阐明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应对方策。比如,他说相持阶段是漫长而持久的,同时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他认为,游击战争是促成这种转变的关键。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争在战略相持阶段会成为中国抗战主要的战争形式。

     

     

        1939年初,中日军队百万大军,围绕洛阳、襄阳、长沙一线,形成对峙的僵局。这种局面的形成离不开敌后战场的逐步崛起。

     

        打开地图,可以发现共产党武装最初创建的几个敌后根据地就建在日军对华占领区的统治中心附近。八路军创建的晋察冀根据地离北平不到300公里,新四军建立的茅山根据地离南京更不到100公里。

     

        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占领区形成犬牙交错的状况。对此,大洋彼岸的美国军官卡尔逊极为关注。

     

        1937年12月底,带着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意图,卡尔逊抵达晋察冀交界的五台山,见到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谈到深夜。卡尔逊说:“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无非是蹲在战壕里打枪打炮,你打过来,我打过去。我们这些士兵都像机器人一样,根本不动脑子,枯燥得很。你们这种搞法,实在有味道,很有斗争艺术,一面打仗,一面考虑许多问题,不单着眼于军事,还搞政治、搞经济、搞文化,这是我从来没见过,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考察3个月后,卡尔逊赶到延安,拜会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他描述道:“这是一位谦虚、和善、寂寞的天才,漆黑的深夜中在这里奋斗着,为他的人民寻求和平的生活和公正的生活而奋斗着。”

     

        【采访埃文斯·卡尔逊孙女埃文斯·拉文】

     

        他预感到中国的未来是毛泽东的,他在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是一个有头脑的领导者。”

     

        1938年5月,毛泽东写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他指出,游击战是中国持久抗战的利器,克敌制胜的法宝。

     

        八路军进军山西之初,毛泽东给彭德怀的电文中指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剧,在这种拿手剧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据粗略统计,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在毛泽东发给前线的电报中,80%与游击战有关。

     

        这里是山西偏僻的乡村七亘村,它见证了八路军成功的伏击战。1937年10月下旬,129师师长刘伯承判断日军屡胜之后骄横得很,通常发一股牛劲,向预定的目标执拗地突进,毫不理会一些小的损失,他便于26日在七亘村伏击日军,消灭数百日军。两天后,他突破“用兵不复”的常规,在七亘村再次设伏,痛击日军。

     

        七亘村、响堂铺、长乐村等一系列经典游击战例,验证了毛泽东的睿智,他又从游击战丰富的实践中汲取更多的灵感。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从此,它不再是阵地战、运动战的附庸,而是昂首进入战略的殿堂。

     

        【采访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近藤邦康】

     

        当时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按照毛泽东的战略进行战斗的,这也是中国占优势的原因。毛泽东的持久战略,是日本人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日军打起仗来十分艰难。

     

        随着八路军在山西等山地建立敌后根据地,毛泽东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从山区向华北平原发展。平原一马平川,连藏身的地方都没有,对从红军时代就习惯山地作战的八路军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1938年12月,罗荣桓率115师主力由晋西南向山东平原挺进。临行前他的妻子林月琴生下一个男孩,请他起名。罗荣桓说:“部队要东进,就叫他东进吧!”说罢,便率部队踏上了千里“东进”征途。

     

        贺龙率120师主力东进冀中平原。

     

        刘伯承率129师主力进入冀南、冀鲁豫等平原地区。

     

        陈毅率新四军江南部队主力,分兵东进北上,造成了跨越长江两岸的有利态势。

     

        1939年冬至1940年夏,新四军主力北上,八路军一部南下,合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从贫瘠的内陆山地挺进富庶的沿海平原,八路军和新四军迅速和当地人民建立血肉联系,在广袤的华北、华中大地扎下了深厚的根基。

     

        敌后游击战在东北和华南也已展开,但孤悬敌后,分外艰难。

     

        东江纵队、珠江纵队、琼崖纵队、韩江纵队等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广东东江、珠江三角洲和海南岛琼文等地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东北抗日联军一直在白山黑水间,势单力薄,仍年复一年与日伪军殊死搏斗,成为浴血坚持的典范,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至今“八女投江”的事迹仍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1938年10月上旬,抗联部队在牡丹江沿河一带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冷云担任政治指导员的妇女团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冷云等八位女英雄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她们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最小的王惠民13岁,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她的丈夫刚牺牲不久,留下的女儿才两个多月。

     

     

        1939年9月1日拂晓4时45分,密集的炮弹掠过埋伏在德波边境的德军一线部队的头顶,直飞波兰境内。德军56个师共计150万人,从西、南、北三路向波兰全线发起攻击。

     

        在德军闪电般的迅猛攻势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波兰沦陷。

     

        继在东线击败波兰后,纳粹德国开始了称霸世界的第二步,在西线逐一击溃西欧国家。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发起战争,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

     

        就在欧洲战事吃紧的危急时刻,1939年9月至10月,中国军队进行了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10多万人,以分进合击战法,从湘北、赣北、鄂南三个方向逼近长沙,企图打通武汉、长沙一线。

     

        新墙河,源出平江县,流经临湘、岳阳,全长仅108公里。这本是条默默无闻的小河。抗战让它闻名海内外。1939年至1944年,日军4次进攻长沙,新墙河,都是它由北向南推进时,必须面对的第一道防线。

     

        这位年轻军官是时任52军195师1131团第3营少校营长史恩华。新婚刚三天,史营长就来到了前线。他率领500余人的加强营负责守卫新墙河北岸的雷公山、草鞋岭一带。这里是日军的主攻方向。

     

        9月20日开始,日军奈良支队30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对史恩华营所防守的阵地轮番攻击。9月22日黄昏时分,年仅29岁的史恩华和全营官兵,与日军拼杀到最后一弹,500余名壮士全部战死沙场,为国尽忠。

     

        最终,中国军队相继收复长沙等地。其中,也包括浸透了中国将士鲜血的新墙河一带。

     

        与正面战场相呼应,活跃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不失时机地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黄土岭,位于太行山北部河北省涞源县东南,说是岭,不过是群山中的一座岬口,谷底是一条窄窄的河滩,两边是高崖陡壁。

     

        1939年10月下旬,日军发动对华北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

     

        11月4日凌晨,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接到情报,坐镇张家口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率主力1500余人前来进行报复性“扫荡”,以报四天前部下吃败仗的一箭之仇。

     

        八路军1团1营与25团一部,按照预定计划先在白石口与日军接火,然后步步向鼻子岭方向后退。

     

        【采访原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

     

        这个阿部呀,有点名堂。他进了黄土岭以后,摆了一路长蛇阵,自己亲自看着表,十分钟一个中队出发,十分钟以后再一个中队出发。把我们(战线)拉的很长很长。

     

        这天夜晚,浓云密布,漆黑一片。八路军各部从两翼包抄,悄无声息地对日军实施了包围。

     

        第二天下午3点,当日军全部进入黄土岭以东峡谷后,八路军从四面杀出,将日军团团围住,压缩在长约两三里,宽约100米的山沟里。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时光已经过去了74年,陈汉文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战火中的那一幕。那时,他刚七岁。当年,阿部规秀的战地指挥所就设在他的家里。

     

        【采访击毙阿部规秀目击者陈汉文 (81岁)】

     

        我记得他。我在这坐着,我奶奶抱着我,阿部规秀还靠着我,他坐在这了,后来折腾电话,把那线拉好以后,他就说他们日语,叽里咕噜的咱们听不懂。

     

        八路军炮兵发现小院中有日本军官活动,随着一声令下,4发炮弹呼啸而出,直冲小院飞去。

     

        爆炸声中,阿部规秀腹部和双腿被炸,数小时后毙命。

     

        【采访击毙阿部规秀目击者陈汉文 (81岁)】

     

        那一响,狼土咆烟的,这上面掉下来的泥皮也不少,那时候他往后一仰,我心想你这回坏了,肯定打着你了,你不仰还行,扑通一仰倒到这了。

     

        阿部规秀成为八路军击毙的日军第一个中将指挥官。

     

        日本《朝日新闻》连续三天的通栏标题都是“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哀叹:“自皇军成立以来,中将级将官的阵亡,是没有这样的例子的。”

     

        黄土岭之战,八路军以伤亡540人的代价,共歼灭日军900余人,缴获5门大炮和数百支长短枪。

     

        无论是华中,还是华北,八路军、新四军无时无刻不在打击着日军,不断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

     

        【采访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汉斯·凡】

     

        中共的主要作用是,在抗击日本的战争中,首先坚持抗战,绝不投降。中共树立起这样一种形象,无论代价几何,中国将坚持抗击日本。这点无疑至关重要。中共的另一个贡献是将日军引出国民党的势力范围,将日军的兵力分散到整个中国,极大地缓解了国民党的作战压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战争就是不断地给敌人制造麻烦,共产党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1938年10月底,日军占领广州后,国外援华物资进入中国主要有三条运输线:西北国际交通线、滇缅国际交通线,桂越国际交通线。其中,桂越国际交通线最为便捷,援华物资多半由此进入中国。

     

        1939年11月15日,日军派出其第5师团等大批步兵、骑兵和海军陆战队,在钦州湾防城县附近强行登陆,以切断桂越国际交通运输线。九天后,日军攻陷南宁。

     

        昆仑关,曾经的古战场,抗战中见证了一场著名的攻坚硬仗。

     

        在当年441高地山下,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就葬身在这里。

     

        与第5师团交手的第5军,是中国当时唯一的一支机械化军。他们的任务是,夺回昆仑关。

     

        同样是王牌军,同样是5字号序列,中日这两支劲旅在昆仑关展开决战。

     

        12月18日拂晓,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打破了山野的寂静,中国军队的反攻正式打响了!坦克轰鸣,炮群怒吼,空军火力支援,中国军队潮水般扑向日军阵地。

     

        【采访原第5军抗战老兵王光亚(102岁)】

     

        敌人的工事很坚固,两方面有两个机枪碉堡,交叉的火力,使我们步兵攻击不上,牺牲了好多人。我深夜带着一帮步兵,带着手榴弹、炸药、爆破筒等爆破器材,摸到敌人的碉堡后头,到了以后趁敌人不备,我们就把手榴弹丢进了敌人的碉堡里面去,结果日本鬼子非常狡猾,趁着手榴弹没有爆炸的时候,他又把它扔出来。结果我们只好另外用炸药包一捆一捆地捆到一起,再次丢进去,轰隆一响,碉堡、机枪、鬼子一下冲上西天。

     

        12月31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下令发起总攻。当天中午11时,中国军队成功收复昆仑关。

     

        中国军队以伤亡16000余人的沉重代价,击毙日军4000余人,其中包括旅团长、联队长在内的85%的班长以上官佐,俘虏日军102人,击伤日军数千人。

     

     

        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全面进攻,号称世界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抵抗不到四十天,向德国投降。

     

        此后,纳粹战车疯狂推进。出乎希特勒意料的是,所向披靡的德军遇到了英国的顽强抵抗。

     

        面对拒不屈服的英国,德国于1940年8月,发起不列颠之战。

     

        中国的重庆和英国的伦敦,市民都经受着法西斯持续的大轰炸。

     

        不屈不挠的英国人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顶住了德国的空中打击,致使德国登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破产。

     

        从1939年9月开始,欧洲的战火,逐渐同中国战场连成一片,促使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加强同盟关系。

     

        1940年9月27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和日本驻德大使来栖三郎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上签字。这标志着一个以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的法西斯侵略集团最终形成。它们筹划更大规模的侵略计划,妄想称霸世界。

     

        到1940年下半年,全世界只有中国和英国这两个大国面对法西斯侵略而决不屈服。

     

        【采访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汉斯·凡】

     

        我认为在1940年,无论是是轴心国或是盟军,都没有一个共同的战略。但中国的重要性在于,它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战斗。因此可以说,中国发挥了一个国际性的作用,这点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忽视了。

     

        1940年,正面战场及大后方处境艰难。

     

        为屏障重庆,第五战区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力战殉国,宜昌失守,后方震动。

     

        滇缅国际交通线中断,物资供应匮乏。

     

        米价飞涨,民生艰难。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重庆内部又一次出现谋求妥协的声音。

     

        敌后武装和敌后根据地在空前大发展后,也遭遇困难。

     

        为彻底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日军开始推行所谓的“囚笼政策”。也就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岗楼为锁,以封锁沟、封锁墙为辅助,形成网状的“囚笼”。逐渐包围压缩抗日根据地。

     

        到1940年夏,日军在华北建立了3000余个据点、1万多个碉堡、5000余公里铁路、3万余公里公路。

     

        一时间,美丽富饶的冀中平原,竟成了“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到处是狼烟”的恐怖世界。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地区,根据地与根据地之间被隔离开来。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正处于“囚笼”的中心,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八路军原来控制的100多个县城,只剩下了两座。如果不进行有力反击,华北就有可能变成日军占领的东北。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决心在华北敌后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把日军的铁路“柱子”、公路“链子”、据点“锁子”统统都端掉!7月22日,八路军总部签发了上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各作战部队的《战役预备命令》。

     

        1940年8月,八路军动用105个团围绕正太路展开了百团大战。

     

        正太路处于日军在华北构筑的7条主干铁路的中心位置,全长249公里。日军在此部署了3个混成旅团,构筑了50多个坚固据点,铁路两侧20~30里范围内到处都是日军的外围据点。

     

        阳泉县城西南的狮脑山地处正太路的咽喉。1940年8月20日夜,百团大战首先从这里打响!129师385旅在旅长陈锡联的指挥下,冒着大雨,率先进攻狮脑山。

     

        晋察冀军区所属15个团的兵力,同时扑向正太路沿线各个站点。

     

        【采访八路军129师抗战老兵史春和(96岁)】

     

        就是群众在破坏呢,咱们部队和日本人打呢,唯一记得就是,在炮台上和敌人打呢。敌人下不来,人民群众在那破坏呢,把铁轨都抬走了。

     

        一时间,日军被打蒙了,电话线又被切断,指挥部不知道前线发生了什么事,就听到枪响。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下令派飞机去侦察,才发现整个正太铁路沿线,全是中国军民。

     

        【采访八路军120师抗战老兵郭德和(91岁)】

     

        我们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通信联络,把敌人的电线给它切断,每天晚上出去切一段,这一段任务一共15里地,分两个组,同时切断这个他就不能用了。

     

        百团大战中,贺龙率领的第120师受领的作战任务是破袭平遥以北同蒲线及汾离公路。

     

        他们采取夜间进攻、天亮前撤退的夜战实施破袭,瘫痪了同蒲路北段和太原—汾阳—离石间的公路。八路军将士们还一举拿下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的娘子关,骄傲地将旗帜插在娘子关上,标志着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正太铁路交通破袭战取得了胜利。

     

        在河北涞源县文管所的这块石碑上,刻着当年日军驻涞源警备司令官小柴俊男写的一首诗,碑文记载了涞灵战役中三甲战斗日军惨败的情形。

     

        而这张照片反映的正是三甲战斗胜利后,八路军老二团李永生连长缴获日军一挺轻机枪和3支步枪的喜悦心情。

     

        小柴俊男最感到羞辱的是东团堡与八路军老三团交火时的惨败。他将这份痛苦永远留在另一块石碑上。

     

        【采访河北省涞源县文馆所所长安志敏】

     

        碑(文)的题目就叫长恨歌,战斗应该说非常的激烈,当时这个大佐在这上面有四句话,“惨复天地炮声震,团堡一战太凄惨。此处谁守井出队,彼处谁攻老三团。”

     

        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中,东团堡战斗打得最为激烈。

     

        担负攻坚任务的是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3团,源自一支善打恶战的红军劲旅,称为老三团。9月22日晚8时,老三团官兵在团长邱蔚的率领下,向日军据点发起猛攻。激战到最后,残余的27个日本兵在驻地点火自焚。

     

        【采访东团堡乡汤子岭村村民张秀珍(89岁)】

     

        三天三夜呀,三天三夜打得它剩下不多了,子弹也没子弹了,什么也没什么了,他们把那房点着了,都跑到里头都烧死了。

     

        老三团的将士们浴血奋战三昼夜,全歼驻守的日军独立混成旅团士官教导大队百余人。八路军官兵200多勇士血染沙场,以身殉国。

     

        青山有幸埋忠骨,英灵不朽万代垂!

     

        这位身着皮衣的军人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当时,他所在的位置距离关家垴战场不足500米。随军摄影师徐肖冰拍摄了这张照片。这一天,是1940年10月30日。

     

        当时,日军冈崎大队500余人窜进太行山深处的黄崖洞兵工厂一带,逼近八路军总部。彭德怀下令消灭它。日军退缩到关家垴高地,高地三面断崖,易守难攻。

     

        关家垴之战非常惨烈,500多日军伤亡大半,剩下的仓皇而逃,而八路军也付出重大牺牲。

     

        【采访八路军129师抗战老兵刘振魁(93岁)】

     

        这一次战斗,虽然没有彻底完胜敌人,可是日本人死得相当多。那时候我亲自跟着刘伯承,我把那死人的坟堆,我数了数,哪一个坟堆里埋着最少10个人,死得相当多。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有一块纪念石。立下这块纪念石的是远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的美穗子女士。

     

        【采访日本遗孤栫美穗子】

     

        当时我以为他们是敌人,后来知道他们是我的救命恩人。是将军重新给了我生命,才有了我现在。是中国人民救了日本人民,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的现在。非常感谢!

     

        美穗子所说的事发生在75年前百团大战时。晋察冀军区3团1个营攻击井陉新矿区时,发现四岁的美穗子和妹妹已是无人照顾的孤儿,就派人护送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悉心照料,并设法将两个孩子送还日方。

     

        40年后的1980年,《人民日报》曾发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日本《读卖新闻》的记者深受感动,开始帮助寻找,终于在九州发现了美穗子。此时的她已经成为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并与丈夫共同经营了一家小杂货铺。不久,美穗子访问中国,专程看望聂荣臻。

     

        如今年近八旬的美穗子,对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充满了感恩与祈愿。她期待中日保持友好关系,为了后代能继续过上和平的日子。

     

        1941年1月24日,百团大战宣告胜利结束。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统计,百团大战前三个半月,八路军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歼灭日伪军46000余人、日军投诚47人;摧毁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车站37个、桥梁213座……八路军伤亡17000余人。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日军华北战略腹地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攻势覆盖了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华北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迟滞了日本法西斯南进的计划,把恢复华北的“治安”作为当务之急。百团大战展现了共产党敌后武装力量的强大,振奋了全国抗战的信心。日军开始集结重兵对付八路军新四军。敌后军民抗击了58%至62%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敌后战场已上升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采访日本山口大学教授纐纈厚】

     

        在日中战争时日本被中国打败的最大的理由还是中国的持久战略,就是这个。就是说,点的战斗可能有很多日本的胜利,但是作为中国的战略,在持续长期的战争的过程中,消耗日本的军事力以及国力,我认为这是日本败北的最大原因。

     

        从持久战略到游击战争,中华民族以无比的智慧和勇气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伴随着共产党武装的成长和敌后战场的扩大与顽强坚持,日军再也不可能征服中国。

     

        毛泽东早就预见,战略相持阶段是漫长而难熬的,战争还远没有结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