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焊花飞舞的钢铁世界里,她是一位焊接技师,以高超的技能赢得甘肃省青工技术比武第一名;在默默无闻的职教岗位上,她是一位甘于奉献的老师,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当素不相识的企业来求助时,她又是一位有求必应的专家,解决了无数焊接难题。她就是被誉为“焊工之花”的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吕杰。
1991年,吕杰进入甘肃酒泉钢铁集团公司,成为一名电焊学徒工。第一次摸焊把,看见火花飞溅的景象,她吓得躲了好远。“师傅不停地喊往前蹲。之后教训我,吃不了苦,还学什么技术?”吕杰说。
在严师的教导下,吕杰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她的实习。当其他姑娘在“对镜贴花黄”的时候,这个出生在松花江畔的东北姑娘却拿着焊枪苦练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从一名普通学徒工成长为青年技术骨干,也是单位目前唯一的女焊工高级技师。2014年4月,以她名字命名的“吕杰焊接创新工作室”成立,将原来“单打独斗”的能工巧匠聚集在一起,人尽其才。
“一个人的技能再高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是极其有限的。要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成为一线的栋梁。”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吕杰毅然放弃收入丰厚的工作,踏上了三尺讲台,成了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实训教师。“当老师的第一天,我便告诉自己,要把知识和技能传播给每一个学生。”吕杰说。
她每天都在弥漫着焊接烟尘的实训车间里忙碌着,将自己的“绝技绝活”和参加大赛的成功经验总结成一套科学的焊接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法,即以焊缝质量合格为中心,一手抓体能训练,一手抓心理辅导,同时发现学生技术特长并总结推广,重视因材施教,重视“焊接文化”在枯燥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艺术感染过程。
焊缝质量是焊接操作的生命线,她把学生体能训练糅合到技能提升过程中,让学生在练习各种焊接姿势的同时,掌握身体的平衡性和舒展性,从而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焊接环境提供保障。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她还构建了“职业引导、行业平台、工学结合、三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和市场发展为导向,合理安排学生实习课题与周次,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实训项目逐步完善,便于掌握操作技能。
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吕杰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她的学生也不负众望,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多次载誉而归。近三年来,她指导培训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326人,学员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项目近1000项,持证率达100%;指导培训学生学员近400人,其中中级工技能鉴定合格率95%,高级工技能鉴定合格率88%。“学生们能像蒲公英一样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技术一线,这是对我最好的安慰。”吕杰说。
作为女人,她从一开始从事这个职业便饱受非议,有人质疑她是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然而,吕杰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执着苦练技能。她的手上不知脱了多少层皮,把手里的焊枪拿了二十多年。“好强,不服输,还听话。”这是师傅陆晓斌对吕杰的评价。
“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通过努力也能做到,甚至会做得更好。在技术中我力求完美,尽量让每一道焊缝都能成为艺术品。人就该像这焊花,无论在哪条焊缝上,都要激情四射地迸发出光和热。焊花就是对我生命最美丽的装饰。”吕杰说,“最开心的事情,是看到我的学生都成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面对各种荣誉,吕杰轻描淡写地说:“那只是做好了分内的事情而已。人生就应该像花儿一样,绽放的时候,把美丽芬芳留给世人。凋谢的时候,把养料供给泥土。”
吕 杰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指导教师,焊工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吕杰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她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探索实践了“职业引导、行业平台、工学结合、三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曾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