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闻”回放
12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现场桶装氰化物因冲击发生泄漏,事故区空气中检测出氰化物。而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发布的空气质量6项指数无异常,网友对此表示怀疑。
就这一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
郝吉明表示,这并不是监测结果不准确或造假,而是空气质量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对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不一样,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发布的是常规监测项目。
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包括6项指标: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这6项空气质量指标是国际惯例,具有通用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空气质量标准也是这6项。
据悉,目前我国已经全部实现6项指标的监测。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监测数据开始发布,公众可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平台上进行查询。
郝吉明介绍,应急监测分为突发事故的监测和严重污染事件的监测,突发事故的监测主要针对突发事故引起的次生环境灾害。“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就属于突发事故的监测,目前环保部和天津环保局正组织力量进行空气质量应急监测。
郝吉明认为,我国应急监测能力和系统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突发事故类型多样,比如仅爆炸物就有上千种,对于一些发生概率小的事故,监测能力不一定跟得上,我国还需要不断强化监测能力。
郝吉明表示,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作出全新顶层设计。《方案》提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主要承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环境执法监测、环境应急监测与预报预警等职能,相信我国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在今后几年会有更大的提升。 (本报记者 叶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