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

    我国首次展示人体γ-分泌酶原子分辨率结构

    为理解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理提供重要基础

    作者:本报记者邓晖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9日 01版)

        本报北京8月18日电(记者邓晖)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团队18日在《自然》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结构》的文章,首次在世界上揭示了分辨率高达3.4埃的人体γ-分泌酶的电镜结构,并基于结构分析研究了其致病突变体的功能,为理解γ-分泌酶的工作机制及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

     

        但就目前研究而言,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尚有待揭示。目前已知β-淀粉样沉淀是该病的标志性症状之一,而β-淀粉样沉淀的产生是APP蛋白经过一系列蛋白酶切割产生的短肽聚集而来。在此切割过程中,最关键的蛋白酶是γ-分泌酶,很多药物的研发希望通过调节其活性来治疗疾病,但三维结构信息的缺失和突变致病机理不明使药物研发受到很大限制。

     

        这项新的研究结果首次在世界上展示了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结构,并在结构信息基础上分析了人们关心的γ-分泌酶中催化亚基PS1上致病性的突变,研究了突变体的生化活性,对于更进一步了解γ-分泌酶切割底物的机制以及研究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也为开发潜在的治疗高效药物提供了重要分子基础。

     

        在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白晓晨博士、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闫创业与博士生杨光辉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