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拉萨8月13日电(通讯员李键 记者尕玛多吉)在几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西藏考古事业60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目前,西藏已发现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时期的各类文物点4277处,以卡若遗址、古格石窟群、琼结藏王陵等为标志的一系列石器遗址、墓葬遗址、岩画、石窟等文物的发现,使西藏的文明史逐渐浮出水面。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开展的考古工作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那曲、定日、林芝、墨脱等地发现一批属于石器时代的考古遗物、遗存,使西藏考古学正式登上中国考古的大舞台。1961年,西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拉萨附近发现并清理了8座古墓葬,揭开西藏科学考古发掘工作的序幕。
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林辉介绍,西藏境内获得的旧石器时代考古资料基本上是地面采集的石器标本,旧石器地点也只有8处;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发现较多,大约有150处,其中大部分是石器采集地点,少量为聚落遗址。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为卡若文化与曲贡文化的发掘与认定,卡若文化与黄河流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在文化内涵上有相似性,可能双方有着共同的渊源,或者是互相影响的结果。它的发现将西藏的农耕文化确定在至少距今5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吐蕃时期遗址和墓葬的大量发现,是西藏文物考古的另一重大成果。李林辉说,自1999年阿里地区札达县东嘎乡皮央村的萨松塘墓地被发现后,相继在阿里、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发现了吐蕃时期的遗址4处、墓地近40处、墓葬约3000座。这些遗址和墓葬为揭开吐蕃文化之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途径和线索。“广布于西藏各地且文化内涵各异的早期文化遗址为研究西藏古代原始文化提供了可资探索的珍贵资料,随着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建立起西藏考古文化谱系将成为可能,这些资料的发现不仅对研究西藏高原的社会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人类文明及其人地关系等具有世界性学术研究价值的重大课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