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

    听文物 讲长江的故事

    扬州梅瓶:见证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张玲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3日 05版)
    扬州梅瓶。资料图片

        文物名称: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收藏于长江下游地区) 

    扬州梅瓶:见证海上丝绸之路

        一条大江,自西向东,养育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她的名字叫作长江;一条路,沟通世界,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她被称作丝绸之路;一座城,连接南北,盘活了陆地和海上的丝路,她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扬州。

     

        扬州,这座被长江灌溉成长的历史名城,依托着京杭大运河,将景德镇生产的精美瓷器运往泉州,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东南亚、中东、欧洲。而这一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如今静立在扬州双博馆的国宝馆。它经历过元明时期的强盛、体验过晚清时期的衰退、品味过新中国的崛起,而它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000年10月21日,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访问扬州。在繁忙的国事访问之余,他向主人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能见见扬州博物馆(现扬州双博馆)馆藏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原来,在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也收藏有一只中国元代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据了解,中国元代白龙纹梅瓶目前存世共有3件,其中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大的一件在扬州,另外两件分别收藏在北京颐和园和巴黎集美博物馆,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藏于扬州双博馆的梅瓶,曾经的主人是扬州轻工机械厂的退休工人朱立恒,这件国宝是他家祖传之物。1976年唐山地震震情紧张,因为担心梅瓶在地震中遭到破坏,朱立恒瞒着母亲和哥哥来到文物商店,当时收购人粗略验瓶后开价16元,经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18元成交。

     

        朱立恒说,这只梅瓶传到他这一辈应当已是第六代,传说他的祖上几代都曾在朝廷做官,从宫中得到梅瓶后一直视其为传家之宝。他清楚记得,1945年他家住扬州江都时,曾有人以18石米作为交换向他母亲收购梅瓶,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还是被他的母亲拒绝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母亲为保护梅瓶不被抢夺破坏,还用墨汁把瓶上的白龙纹遮蔽起来,用棉布包裹着藏于床下。

     

        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辗转了六百年还能保存得这么完整,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而传奇的故事,往往不会戛然而止。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云,“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就是一件物华天宝,墨汁遮不住它的风采。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文物局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特地选择在扬州成立华东文物培训中心,并请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来讲课。冯先生是国内著名的陶瓷专家,当发现这只白龙纹梅瓶时,又惊又喜,万万没有想到这件国宝竟藏身古城扬州。最终,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陈列在扬州双博馆二楼国宝展厅里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这个展厅唯一的一件展品。梅瓶最初用来装酒,它的瓶口极小,只能插一枝梅,十分契合中国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梅瓶也因此得名。

     

        这件梅瓶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14厘米,短颈,溜肩,圆腹,圈足微外撇。胎体厚重坚硬,造型挺拔高大,具有元代瓷器粗犷豪放的风格。瓶身绘有神龙出水、驭云而行的壮美景象,线条流畅,色泽明丽,诗意盎然,给人以超然物外的审美享受。器身通体着蓝釉,腹部刻画的一条白色蛟龙扶摇直上,四肢奋力舞动追逐一颗游动的火焰宝珠,俗称赶珠龙纹。白龙张口吐舌,露出利齿,上、下颚唇卷翘,颈部颀长,有一束长鬣随风飘扬。龙眼用蓝釉点饰,看起来炯炯有神,在白釉的衬托下,更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如今,虽深藏博物馆,被透明的玻璃外罩保护着,但梅瓶在灯光照射下还是闪烁着华丽的光芒。那瓶身通透的蓝色传递给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特质,似乎在告诉参观者,它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而能给梅瓶如此耀眼光芒的,是景德镇。景德镇是一个通过鄱阳湖和长江接连的小城镇,并没有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令人流连的名胜,但是千百年来,它却在平凡之中大放异彩,而这抹异彩,就是瓷器反射的光彩;扬州,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世代风流文豪辈出,却依托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枢纽。一条长江,将这两个城市联系在一起,共同见证了古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兴盛。景德镇生产的精美瓷器,通过水路来到扬州,或通过陆路北上西行,或沿江入海南下西航。扬州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或许在600多年前,也曾停靠扬州,见识过熙熙攘攘的码头,听闻过威尼斯商人那听不懂的洋文。

     

        (作者张玲 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