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30日 星期四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听抗战遗迹的诉说

    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访潘家峪惨案旧址

    作者:本报通讯员 施疑 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30日 05版)
    某高校学生在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参观。葛昌秋摄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冀东地区曾发生过1230名无辜百姓被杀害的“潘家峪惨案”。3000多名侵华日军和2000多名伪军,在驻伪丰润县顾问佐佐木二郎的指挥下,将机枪和刺刀指向了潘家峪1427名手无寸铁的村民。惨案过后,幸存者中的28名青壮年,组织起“潘家峪抗日复仇团”,投身抗日前线。

     

        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潘家峪村寻访。74年过去了,这个惨遭日寇荼毒的村庄早已重新焕发了生机,但那段惨痛的历史却镌刻在了潘家峪人的心里。

     

        仲夏的冀东“小吐鲁番”潘家峪村,家家户户种植的葡萄已经密密麻麻地挂了果。“等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葡萄香。”72岁的潘贵清说。他是潘家峪惨案幸存者的后代,曾是村党支部书记,卸任后在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当讲解员。

     

        走到村中心一处10多米长、长满了草的低洼地,潘贵清说:“这就是西大坑,那时比现在大得多,南北长30多米,东西宽10多米,潘家峪惨案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当时,潘家峪是冀东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日寇‘扫荡’的重点地区。”

     

        1941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端着刺刀的日寇闯进村子,挨门挨户把村民们赶到西大坑。西大坑一人多高的石坝上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日寇,四周山上还有伪军在站岗。有的村民往回跑,没跑几步就被刺刀刺死,潘凤柱78岁的母亲因为走得慢被刺死在路上,村民潘校家门前就有30多名村民被杀。

     

        站在西大坑的冰水里,村民们直打冷战。30多名妇女以做饭为名被带走,没走多远就被奸杀焚尸,这引起了村民的愤怒。日寇怕村民跑了,马上把他们赶到潘惠林家的大院。潘家峪村中心的格局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西大坑通往潘家大院的路还是当年那条,路边那棵老槐树树干是空的,树梢枝繁叶茂。“这是明朝栽的槐树,惨案那年有30多米高,中间有个树洞,经常被抗日工作人员用来存放机密文件。惨案过后老槐树被烧得只剩3米高的树桩,第二年又奇迹般地发芽生枝,大伙儿都说这是潘家峪的吉祥树。”潘贵清介绍。

     

        在那个惨绝人寰的日子,从西大坑到潘家大院这段50米的路,两侧站满了日寇,人们在刺刀的威逼下从北门被赶进了院子。

     

        上午10点多,正房、厢房、猪圈、粮仓、厕所、院子等各个角落挤进了全村1000来名男女老少,院门被锁上了,血腥的杀戮开始了。站在墙头的日寇用机枪扫射,扔手榴弹,院内的柴草和房屋燃烧起来,方圆几十里内都能看见潘家峪上空浓黑的烟幕。村民们在烈焰浓烟中奔突呼号,躲避着子弹和火焰。

     

        作为惨案遗址的潘家大院,如今只剩下残留着弹痕、刀痕,以及被烧黑的墙。院子各个角落的展牌上,都记录着那场屠杀的惨状:

     

        院子东门附近的潘国生抱着孩子,被乱枪打死;

     

        东墙根下,40多个孩子被摔死或劈死,满墙都是鲜血和脑浆;

     

        正房外石槽里,4名孕妇被日寇用刺刀挑开腹部,已经成形的胎儿跟母亲的肠子一起流了出来;

     

        …………

     

        没进大院和跳墙逃出大院的人们,在围墙外被屠杀。几步之遥的南岩子下面,32名妇儿被刺刀挑死在小河旁。潘保和与两个儿子被日寇赶出家,挑死在河沟里;潘保和的妻子和13岁的小女儿被轮奸后刺死。潘家大院的火灭后,日寇又闯进院子,抬起皮靴,抡起刺刀,来来往往三次,直到大院里再听不到呻吟。

     

        日寇撤走后,上山砍柴而躲过一劫的潘瑞来、王泽文用镐把院墙扒了个洞,救出了大院里的幸存者。他们有的是装死活下来的,有的藏在地窖里、被亲人掩护躲过了一劫。“还有些村民为了准备过年而起早赶集、走亲戚,躲过了惨案。”潘贵清的父亲和伯父清早也上山拾柴了,傍晚回来时才发现与家里5口人已阴阳两隔。

     

        “当时我们村一共1427口人,只有197人幸存,1300多间房屋全被烧光。”潘贵清控诉道。活下来的人们用了6天才把被炸得残缺不全、被烧得无法辨认的尸体埋葬。如今,这些死难同胞被埋葬在村南4座大墓里。这天,靠南边那座男村民的墓穴,墓碑前还摆着三瓶白酒,那是潘家峪人最近献上的祭品。

     

        惨案过后,亲人没了,房子没了,粮食没了,可是潘家峪人还在。28名幸存青壮年在冀东八路军十二团的保护和支援下,组建了“潘家峪抗日复仇团”,和八路军一道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在4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同日寇进行大小战斗150多场,歼灭日军1000余人,包括惨案的元凶佐佐木二郎。抗战胜利后,“潘家峪抗日复仇团”和“节振国抗日工人大队”合并,改编成冀东军区19旅47团,现为武警128师384团。潘贵清曾5次受邀为新兵们讲部队前身“潘家峪抗日复仇团”南征北战、英勇杀敌的历史。

     

        担任讲解员12年来,潘贵清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所有惨案幸存者,多方核实,对惨案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整理成了资料。现在,很多游客都慕名请他讲解。今年以来,他已经为机关干部、在校师生以及来自德国、日本的56个团体进行了讲解。每到节假日,村民们会售卖葡萄、酸枣等土特产。有的村民还建起了采摘园、农家乐,干起了旅游业。“不屈不挠的潘家峪人要葡萄不要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幸福不要战争。”潘贵清指着纪念馆墙上“不忘国耻”四个血色大字说。 (本报通讯员 施疑 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