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9日 星期三

    农村教学点

    信息设备“全覆盖”不等于教育资源“全覆盖”

    作者: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9日 06版)

        2015年4月,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近3年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完成验收,这标志着全国6.4万个项目教学点基本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5.3万个教学点已开齐全部国家规定课程,满足了近400万名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

     

        信息应用技术的延伸,能否有效提升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让身处偏远地区的学龄儿童享受同样的教育?“全覆盖”项目给教学点的老师和学生们带来何种变化?项目在进行中又遭遇怎样的问题?日前,记者跟随教育部“走进今日教学点”活动来到云南省勐海县,进行实地考察。

     

    一整套数字资源唤醒农村教学点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28.6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8.1%,全县47个教学点大部分分布在崇山之中。

     

        勐海县布朗山乡是我国唯一的布朗族乡,记者来到该乡的曼诺小学,看到教学点由活动板房组成,有23名布朗族学生正在这里上小学一年级。王海军是曼诺教学点唯一的教师,他指着学校后面的大山说:“再翻过一个山头就是缅甸了。”在云南4078个教学点中,这样“一师一校”的有1356个。

     

        当天下午,记者走进了曼诺教学点的美术课堂。刚开始上课,王海军就向同学们发问:“大家有没有见过风铃?”所有学生都摇头。随后,他开始播放课程视频,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放置在教室前方的电视机,屏幕里的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关于风铃制作的美术课。讲台上,王海军偶尔按下暂停键,进行补充讲解。在“电视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拿起了剪刀等工具,开始了自己的风铃制作。

     

        按照国家要求,小学一年级要开齐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和思想品德五门课程。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的任务,让没有相关教学基础的王海军“头痛不已”。“全覆盖”项目给教学点提供了小学一至三年级8门国家规定课程的一整套数字教育资源,解决了常年因无专业教师不能开齐课程的大难题,也让王海军松了一口气:“以前不敢上的课也敢上了。”

     

    优质资源为何难以“落地生根”?

     

        记者在勐海县看到的情况,是否代表了全国农村教学点的全貌?

     

        2013年至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发起了对我国中西部省份100余个教学点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21.3%的教学点教师使用投影仪、多媒体等新兴教学媒介。以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的机制还没能建立起来。”

     

        信息设备的“全覆盖”显然不能代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那又是什么阻碍了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农村教学点“落地生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教师的操作能力直接影响了数字资源的效果发挥。电子白板、一体机、教师用电脑,2013年拿到这些数字教学设备时,勐海县阿克小学老师李桂英并不是高兴,而是着急。年近50岁的她连手机都不太会用,更不用说操作电脑给孩子们上课了。

     

        课题组调研数据显示,教学点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5.2岁,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高达35.4%,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老师仅占7.5%。

     

        对此,主持调研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雷万鹏直言,教学点现有教师在观念、能力、方法上都难以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影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学效果。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只有2.5万个教学点接通了互联网,仅占到教学点总数的39%。“如果没有互联网,所有的课件都需要人工送达,很多内容都无法及时更新。”王海军对此深有体会。同时,课题组在调研中还发现,教学点对这些设备利用率不高,其中不少是因为难以负担电费、网费。

     

    提高资源适配度,才能见成效

     

        固定的课件内容,繁杂的程序操作,是部分教师用完一体设备后的感受。李桂英告诉记者,“有些设备不兼容,使用起来十分繁杂”,而课堂实录视频往往缺乏灵活性,课件内容也不能自主删改。李桂英一直期待在音乐课件里加本地布朗族、哈尼族的民族歌曲,“那样,上课效果可能会更好”。

     

        兼容问题还存在于资源内容的设计和制定上。云南省电教馆综合管理部副主任李滇智介绍,“全覆盖”项目目前提供给教学点的主要是人教版教材的课程资源,但全国有些地方使用的是苏教版或湘教版教材,“全覆盖”项目的数字资源对于他们来说“基本用不上”。他坦言,项目应该开发多种版本教材的数字资源内容,至少保证每一教学点的学生能够用上与自己手中教材相匹配的数字资源。

     

        在雷万鹏看来,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学点发展,应当考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的内在规律,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本位,关注不同区域教学点的差异化需求。

     

        “全覆盖”项目资源的前期开发以城市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课程资源的内容也主要反映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雷万鹏认为,农村学生面对这些“城市本位”的教学资源难以在自我知识框架中找到“支架”。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本土化优势,开发富有乡土特色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真正适合农村学生的发展需要。 (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