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30日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五届中欧论坛:回顾与展望”中,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就“2020:中国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大趋势”进行发言。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正在形成。“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快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与改革,到2020年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这不仅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将为深化中欧合作带来难得的新机遇。
迟福林认为,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将呈现加快态势。一是对社会资本的开放。“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开放,并着力改善研发、物流、销售、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环境。二是服务贸易的较快发展。预计未来5年,中国服务贸易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将由2014年的12.3%提高至20%。三是推进服务业主导的结构性改革。比如,全面启动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教育结构调整等,以破解服务业发展中的诸多结构性矛盾。
迟福林指出,中国服务业转型发展为深化中欧合作带来新机遇。一是中欧服务贸易合作潜力巨大。中欧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相比于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而言,双方贸易总量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占比仅为1.5%左右,中欧经贸合作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到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如果达到1.2万亿美元、中欧服务贸易比重由2013年的13.2%提高到20%,中欧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2000~2200亿欧元。
二是推进中欧自贸区进程。欧盟在电子技术、航空、信息通信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能源环境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如果双方协力促进中国巨大的服务市场需求与欧洲服务业的先进技术相对接,将形成欧洲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新动力。前不久中澳自贸协定签订,为2300万人打开了13亿人的大市场。如果中欧自贸协定签订,那将为5.7亿人打开13亿人的大市场,其效应不可估量。
三是中欧合作促进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变革。当前,全球经济治理进入新阶段,全球投资贸易规则正在重构,新秩序和新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竞争在多个层面展开。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盟,都要通过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在以G20机制化为重点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中欧应相互沟通、协调行动,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迟福林提出3点具体建议:建议中欧双方就“容克计划”与“一带一路”如何融合,尽快形成行动计划并建立工作机制;建议中欧政府支持中欧相关智库开展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并尽快提出框架性建议。目前看来,有可能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在投资贸易自由化谈判过程中启动中欧自贸区谈判;建议在双边政府支持下,尽快形成中欧智库合作的工作机制。
此次论坛由中国驻欧盟使团、欧洲之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等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