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12年的厚积,3年的勤学,1年的冲刺,都在2015年6月8日17点整,画上了句号。
迟迟不知道如何落笔,不如还是从这里说起吧。
我的学校是北京五中,是小小的北京五中。可是当你站在细管胡同口,你很难忽视掉那一抹藏在翠树蓝天间的橘红。只要沿着那影影绰绰慢慢走,那棵冲天的古树会告诉你,就是这里了。坐在五楼,你可以轻易地望到北海的白塔隆福寺和远远的西山,就着飘在天上的棉花糖将满满的知识一吞而下。食堂翻着花做出的水煮鱼毛血旺糖醋小排骨,简直是高三的充电神器。200米的操场,好像永远也跑不完八百米,晚饭后一圈圈的走着,好像永远没有尽头。还有那些挥汗的身影,投球的弧线与“唰”得进网的瞬间,完美得让人移不开目光。胡同中暖黄色的街灯会适时地亮起,和着教室白色的灯光,老师们便静静地坐在墙那边的教室,等着抓住一个个钻出来的问题,陪着学子晚自习时窸窸窣窣的写字声。八点半的电铃声着实让人期待,响彻楼道,然后嬉笑着收拾书包,聊着市易法和均输法到底有什么区别,走下楼去,走进胡同儿专有的夜色中,喊着六月竟然快到了,喊着高三真是爽,喊着再见啦,各自回家。
于是这一天,我们真的放学了。
没有什么离别的苦情戏码。好像只是换个校园换个教室考一场试,考后还要回来讲评试卷,分析错因,还会听到“就是个一模又不是高考,激动什么”的话。于是慢腾腾地收拾柜子,一点点清空,大扫除的值日生抢着笤帚,教室变成了5×6的标准规制,黑板擦得一尘不染,钟表和词典被搬到年级组办公室,窗台上的绿植笑着卖萌,好像每次考试一样。所有活儿都已经完成,便再找不到留下的借口,拖着满满一兜子书,拍拍包里的准考证,三五成群,下楼回家。
只是走出楼门口,忍不住一回头。教学楼矗立着,一如第一次见面时的模样。于是转过身,深深地对教学楼鞠了一躬。
对于实在解释不清的情感,不如说是缘分吧。诚然,高三会给生活带来不小的变化,只是那种全身心扑在一件事情中的单纯之感恐怕今后再难以体验。听到过关于高三最恰切的比喻大概是像“吸血鬼”,日出前早已到校,日落后才敢归门。但更相似的是,所有的情感会不自觉地被放大,虽然枯燥苦闷的心情愈重,但成就带来的畅快与短暂休息的欢乐亦成几何倍数增长。就在几天前,在慢慢恢复正常时,突然缓过神来的我发现,高考教给我们的远不止知识,而是在紧张时刻勇敢的深呼吸,在复杂环境中的积极应变,同时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享受阳光蓝天与槐香满园……或许当我80岁回想时,还会拿出18岁那种满满的壮志,告诉孩子们,我曾拥有过多么疯狂而坚定的日子。而那没有丝毫遗憾的回忆,将是对这段时光最好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