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对四川藏区甘孜州丹巴县丹东乡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和特殊的日子。丹东乡二道桥村村民扎西彭措按下开关,家里的电灯亮了:“通电了,不用再靠树枝和牛粪来取暖,不用再靠酥油灯照明了。”这一天,四川省最后一批共18.86万人告别无电时代,四川由此终结无电村的历史。
“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个目标。在20多万无电人口当中,有18.86万在四川省境内。为彻底解决无电地区的用电难题,从2013年开始,国家电网四川省公司投入巨资,40多家电力施工单位、2万余名建设者克服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缺氧等困难,经过两年多建设,现已全面完成对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的全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
提前半年完成通电任务
看着电线杆一根根朝着自己家的方向安装去,丹东乡村民娜姆难掩心中的喜悦。娜姆介绍说,前几天,她和丈夫已经把电视机和冰箱买回来了,还请来电工将家里每一个房间都布上了电线和插头,只等最后通电使用了。
“四川无电地区大多位于川西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最高海拔4980米,环境气候恶劣,极端温差近60摄氏度,65%为高山峻岭,部分区域道路状况极差,工程物资运输只能靠‘人背马驮、肩挑手抬’。一根普通的电线杆经过多次人工转运后,成本达到采购价格的4~5倍。”国家电网四川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举全公司之力,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按期实现通电目标。”国家电网甘孜电力公司纪委书记刘明志说,“这几年,最苦最累的是我们的安装工人,他们多数来自内地,对于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极不适应,吃不好,睡不好,一干就是几个月回不了家。”
对于电力工人在野外架线的辛苦工作,语言不多的丹东乡丹东村藏族村民巴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轮休时,巴桑总是把大家请到他的家里去改善伙食。”电力工人陈贵兵说,“看到热情好客的藏族村民对电的期盼,我们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截至目前,四川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已完工110千伏输变电工程5个,35千伏输变电项目76个,10千伏及以下项目1926个;已完成10千伏线路9930.553千米,10千伏配变5076台,低压线路16386.87千米。
幸福生活由“电”点亮
“现在有电了,可以给孩子们开设计算机课和远程教育课程了。”丹巴县丹东乡小学教导主任李光全介绍,当地原来有太阳能和小水电,但夏天只能供一小时左右的照明,还不能够使用耗电量高的电器。到了冬天,太阳能不管用,河里没有水发不了电,就没有一点电可用了,除了酥油灯和蜡烛昏暗的光亮外,整个乡村一片黑暗。
有安全稳定的供电基础作保障,甘孜州巴塘县竹巴龙乡藏族村民扎西正思考着筹建小型面粉加工厂的具体细节。“以前磨面只能去县城,路程远价格还贵。现在通电了,等面粉加工厂建起后,既可以方便附近的村民,还能守在家门口挣钱,多好。”扎西说。
“没有电,电脑和电话全都是摆设,生活和工作很不方便。”丹东乡乡长岳国军感慨,由于当地原生态风景很好,没有电,吸引不来游客。现在电通了,可以发展生态食品和生态旅游业了。
今年85岁的仁增降初老人,原来是丹东乡二道桥村的村干部,退下来的他喜欢在家里看电视,用太阳能充的蓄电池只能播放不到一小时,经常看到关键的时候就没电了。“现在通电了,再也不用担心看不了电视了。”仁增降初说,这次政府花了巨资把电给山沟里的几十户老百姓供上,可以说“这是对藏区的第二次解放”。
(本报四川甘孜7月1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网记者 雷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