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5月下旬印发了《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14条政策措施;三大运营商也纷纷推出了提速降费举措。
系列举措推出以来,不少网民对运营商推出的提速降费方案却并不买账,认为力度依然不够。运营商提速降费未来还有哪些空间?运营商面临怎样的发展境况?
诚意不够还是已尽全力
5月15日,工信部发布提速降费总目标的当天,三大电信运营商即分别发布了提速降费方案并陆续付诸实施。截至6月中旬,中国电信下调了100Mbps和50Mbps的宽带资费,中国联通有超过200万用户办理了15元6G的视频流量包,中国移动“10元1GB假日流量套餐”也在端午节期间启动。
这样的举措是否够诚意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宽带发展联盟理事长邬贺铨坦言,提速降费涉及投资、设备、人工等多重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运营商是否有诚意,现在说为时过早,运营商承诺的时限是今年年底,网民不妨多些耐心。
邬贺铨分析称,运营商此次降价力度虽然不小,但主要针对高速网络或高端用户,而我国低速网络用户占大部分。因此,广大网民对于资费降低的感受没那么明显。
邬贺铨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建设成本会大幅降价,而且规模效应让提速降费成为可能。目前我国4G用户仅占移动用户总量的八分之一,而随着网民规模增加,边际成本将递减。
运营商的困境
尽管网民对提速降费效果不满意,但对运营商而言,推出如此举措已属不易。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研究室主任史炜说,提速意味着要加强宽带网络建设,而要满足网络建设的投资,需要实现资费下降的软着陆。如果运营商断崖式降价,会导致其无力支撑网络扩容和升级,最终影响消费者利益。
在业内人士看来,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是推动提速降费面临的一大障碍。史炜分析说,互联网企业通过OTT业务越过运营商逐步占据互联网产业链核心,运营商则沦为底层管道。互联网企业通过运营商网络获得收益,却未向其提供收入补偿,并冲击了其核心业务,削减了运营商提速降费的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专家刘韵洁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运营商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服务。运营商现在主要提供网络管道,类似于普通马路,未来如果能提供类似高速公路、高铁等多元的网络服务,让互联网企业有选择地享受这种服务,并付出合理费用,将使整个价值链实现多赢。
如何缓解供需矛盾
通信基础设施特别是宽带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有效实施提速降费需要一个过程,而网民对于提速降费的需求又较为急迫。如何缓解这一矛盾?
刘韵洁认为,一方面,国家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如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运营商则应通过网络架构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网络速度,降低网络建设及运维成本,达到持续“提速降费”的目标。
在一些地方,运营商已开始探索发展多元化业务。内蒙古联通通过搭建运营环保物联网监控平台,实现了全区环保重点地区实时监测。内蒙古联通集团客户部总经理付险峰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运营商要转变角色,不仅要为“互联网+”提供网络支持,更要成为重要参与者,业务也要从传统的基础通信向综合信息服务拓展。
在邬贺铨看来,提速降费是运营商难得的发展机遇。过去宽带网络建设的重要性被忽视,入场难、入场贵等问题长期存在。现在国家将宽带网络列为战略性基础设施,明确了建立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等支持举措,将为运营商发展宽带带来好时机。
(本报记者 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