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艾荣普:五个月当“房东”一辈子学雷锋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通讯员 刘勇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3日 04版)

        说到雷锋,人们都会想到“雨夜送大嫂”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何处,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

        循着这个故事的线索,记者来到辽宁省铁岭县横道河镇下石碑村,在这里,有一个雷锋事迹陈列馆。馆里,有一位76岁的老人,平时在馆里打理事务,观众来了担任义务讲解员。

        说起雷锋“雨夜送大嫂”的故事,老人如数家珍——因为他就是53年前雷锋随队在下石碑村驻扎时的“房东”。老人名叫艾荣普,时年23岁,比雷锋大1岁,由于年龄相仿,两个人成了要好的朋友。

        据老人回忆,雷锋“雨夜送大嫂”的故事发生在1962年5月20日。当日,天近傍晚,雷锋和战友乔安山正在下石碑山村驻地保养汽车,突然天气骤变,大雨倾盆,雷锋急忙扯过帆布盖车。这时,公路上急匆匆地走过来一位30多岁的妇女,怀里抱着小孩,右手还拉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

        雷锋见此情景,连忙对乔安山说:“你来盖车,我过去看看。”雷锋跑上前去,一打听才知道,那位妇女姓纪,是从哈尔滨来的,从抚顺下车,一路走到这里,要到沈阳境内的樟子沟去。

        樟子沟离下石碑村有十多里路,天已经黑了,雨还在不停地下,这位大嫂背着包袱,还带着两个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可怎么走啊!想到这儿,雷锋连忙对那个妇女说:“大嫂,您等一会儿,我送您去。”

        说罢,雷锋连忙跑回驻地,几分钟后,拿着雨衣匆匆跑来,给那位大嫂穿上,又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两个小时后,终于把她们母子送到了家。

        当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的噩耗传开后,雷锋冒雨送回家的妇女闻讯后,痛哭流涕,特意求人把雷锋帮助他们母子的感人事迹写了一篇稿子刊登在《哈尔滨经济日报》上。从此,“雷锋雨夜送大嫂”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人们由此记住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铁岭横道河镇下石碑村。当时,雷锋的部队在营口,施工在铁岭,雷锋在运输连4班,负责给全团施工部队运送粮食蔬菜、装备器材等,驻扎在这个山村。艾荣普是雷锋和乔安山的房东。

        直到如今,下石碑村人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8月15日早晨雷锋开着车走出村子的情形。当时,天刚蒙蒙亮,村民党魁珍看见雷锋正在给汽车加水,雷锋还笑呵呵地向她打招呼:“今天我回抚顺,您有什么事没有?”之后,雷锋和乔安山就出发了。出村的路上,正好是村民下地干活儿的时间,村民们与往常一样有说有笑地与雷锋打招呼。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与雷锋的最后一面。当日下午就传来雷锋因公殉职的噩耗。

        噩耗让艾荣普悲痛不已,往日的一幕幕不断地在脑海里回放。悲痛过后,艾荣普想起自己因为家庭成分高而痛苦不堪时,雷锋劝慰他的话:“你不要悲观,出身不能选择,可前途可以选择。”就是这句话让艾荣普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向雷锋学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艾荣普在生产队里干了近20年,干过各种农活儿,每一种都干得很出色。每到秋季,粮食收割完都拉到生产队的场院统一晾晒、统一脱粒,因为怕粮食丢,所以就得派专人看着,这活儿既得罪人又辛苦,队里换了几个人都不行。艾荣普主动承担这个活儿;生产队购买什么样的种子直接决定秋天的收成,艾荣普多次被大队书记派出去调运种子,从来没有出现差错。后来,为了省钱,他干脆带人自己培育种子,并取得了成功,被推举为大队的技术员。

        1982年包产到户后,艾荣普考入铁岭县公路段,一直干到1998年退休,从当初的门外汉,最后变成了行家里手。退休回家后,艾荣普又做了4年的护林员,4年间下石碑村未发生过一起火灾。

        半个世纪学雷锋,让艾荣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去年建军节前,雷锋事迹陈列馆开馆,艾荣普不仅成了陈列馆的义务维护员,还被横道河镇党委特聘为“雷锋精神宣传员”。(本报记者 毕玉才 通讯员 刘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