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接地气,出灵感。这是艺术家们采风后的共同感想。
自真情,有真意,画真美。这是观众们看展览后的直观感受。
“大美四川——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与四川省“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展相呼相应,都是四川省美术馆新馆开馆的重头戏。“大美四川——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启动于2012年,由中国美协组织70余名全国实力派画家和青年美展获奖作者分批次深入四川各地采风、写生、创作,绘写巴蜀大地的秀美山川、风土人情、百姓生活、灾后重建和发展变化。
感受:坚持写生,就是艺术洗礼
大美四川,美的不仅是山川地貌,最美的还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巴蜀人民,这是画家何永兴最深刻的感受。地震留下的残垣犹在,当地的居民谈笑里会指着新建的屋舍说是哪个省援建的,乡音里有着质朴的感恩。画家陈勇劲说,正是受到这种亲和、乐观、坚强精神的感染,画家笔下的川民才那么可亲和鲜活。
前往四川凉山的道路崎岖、路况艰难,中国美术家协会采风团深入山寨、圩场和田间。画家王锡忠将视线投向那里的妇女。他注意到,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劳作多么辛苦,她们都那样坦然、平静、淡定,面对生活的风雨与阳光。在采风札记中,王锡忠写道:“从她们的目光和神情中,能感受到女性的大爱和大美,艺术的挑战在于,如何用我们的心去体味,用我们的画笔去描绘。”
写生,就是艺术洗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多次带队前往四川采风创作,他始终坚持“艺术家要到达第一线”的观点,因为只有亲身感受,才有感动,作品才有感染力。
感动:如果可以,愿你永远幸福
来自上海的画家陈琪、韩硕、刘亚平参加了川西北的写生创作。在黄河九曲第一湾,几位画家出现高原反应,前往郎木寺的路上遇到恶劣天气,可是所有的人都不舍得休息,因为沿途有太多太美的创作素材:苍穹之下的白云连天、高山草坡的成群牛羊、静默神秘的寺庙、和谐安详的民风……
画家张敏杰曾前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红原地区采风,他在写生札记中写道:“我在红军纪念碑前静坐良久,遥忆那些经过这里、倒在这里的红军战士,我努力寻找那些失去的红军足迹,那是让我激动不已的创作主题……”
年轻画家康蕾前往新北川、青川等地写生创作,尽管在灾区听到很多“心痛”的故事,但孩子们像油菜花一样明媚阳光的笑脸,感染着她。她带着美好的记忆,创作了油画《四川孩子——如果可以,永远幸福》。
如果可以,愿你们永远幸福。这也是去灾区写生创作的画家们对当地人民的衷心祝福。
感悟:植根人民,追求艺术高峰
采访中,刘大为讲起采风中的故事。在凉山冕宁县大桥镇结尾村,他去村民家里聊天,吃饭时大家席地而坐,有时鸡跑到碗里抢食,轰走了鸡,小狗又跑过来叼块肉。回忆起那段时光,刘大为说那就是老百姓最真实、最温暖的生活,能和他们一起同吃同住,不被他们当“外人”,能唤起艺术家最质朴、最本真的情感。
每次写生,刘大为都是团里产量最高的画家,平均每天画七八个小时。基层文化馆的同志和当地的艺术家看他画画,有时一站也是七八个小时。刘大为说:“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热情和渴望,能和他们一起交流,也是我写生的收获。”
艺术是对现实的写照,如何用画作表现四川的秀美河山和丰富昂扬的百姓生活?中国美协副秘书长杜军说,这次活动邀请老中青三代优秀艺术家相扶相携,一道深入基层,紧扣现实,贴近生活,在采风、写生中同人和大自然最亲近地沟通交流,从真美中激发真情,从生命中获取力量,努力提升创作理念和水准。(本报记者 张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