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仅符合本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健康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中美两国卫生交流与合作的历程生动地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
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华医学基金会创建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将现代医学教育引入中国,培养了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大师,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79年两国卫生部门签署卫生合作议定书以来,双方在卫生政策、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慢性病、医学科研、临床诊疗技术、医学教育、控烟等领域开展了诸多合作项目,仅国家级合作项目资金就达3亿多美元。其中,国家卫生计生委、清华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共同开展的高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已连续举办9期,中美健康峰会成功举办4届。2014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同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举办的“改革教育、改善卫生”医学教育高层论坛,为中美医学交往百年献上了一份厚礼。2014年,卫生正式加入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两国政府部门、医学院校、医学研究机构以及民间的卫生合作交流愈加活跃,形式愈加多样,领域愈加广泛,逐渐成为该机制的新支柱,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与传统传染病、慢性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特别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国界疾病传播风险增加。面对这些重大挑战,中美与有关国家、国际社会密切加强合作,有力维护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不久前,在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中,两国保持密切沟通,实时分享疫情信息、技术规范和指南。在利比里亚,美方帮助中方卸载运输援助物资;在塞拉利昂,两国公共卫生专家密切合作,共同助塞制定公共卫生政策。两国为解除患者病痛、遏制疫情传播蔓延作出了贡献。两国领导人还在重大国际场合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埃博拉,以实际行动谱写了履行国际责任、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动人乐章。
健康无国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国情不同,但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增进人民健康方面面临的挑战是相似的。我们都面临着不断扩大医保覆盖面与缩小不同医保人群间差距的双重压力;面临着改进卫生系统宏观绩效与提高医疗机构和医生积极性的两难选择;面临着重视信息化、大数据和生命科学进步与降低医疗费用的现实考验;面临着承担维护全球卫生安全、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共同责任。双方合作空间广阔,共同话题很多。
展望未来,两国应当进一步把卫生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向深入,增进理解和共识,超越差异与分歧,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更多正能量。一是继续深化卫生政策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交流。充分利用中美健康峰会等机制平台,深入交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分享经验,共同寻找解决世界性难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二是加强高级卫生管理人才交流。实施“中美百名医院院长互访计划”,继续举办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国际高级研修培训班。三是加强卫生人才交流。中方将选派青年卫生骨干人员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工作,选派人员赴美学习;同时欢迎美方青年专家来华交流,加强联合研究。四是共同推动全球卫生合作。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支持中方大学开展全球卫生师资培养、课程开发、跨学科研究及国际合作活动;中方将选派青年骨干赴美攻读全球卫生博士/硕士学位或短期进修,促进全球卫生人才梯队建设。
中美卫生合作是共赢的事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维护两国人民的健康、增进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