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2014年12月发布的《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免职、辞职、降职制度,及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为此,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认真探索,细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报将陆续报道贵州、浙江、湖南、安徽等地的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以前因文字能力不行,业务不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开始做熟悉的乡镇工作,工作起来顺心顺手。”黔西南州兴仁县史志办原副主任熊忠卫,被召回进行集中教育后,主动申请来到离县城较远的回龙镇工作。
这仅是黔西南州对不胜任干部探索实行召回管理的一个缩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黔西南州针对一部分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在状态,特别是“庸懒散慢浮”“等靠要拖躲”等“为官不为”现象,提出“向惰政宣战、向惰政问责”,迅速掀起一场治庸治懒“革命”,有效促使各级干部转变作风、用心履职。
从2014年9月开始,针对现行党纪政纪处分,对“为官不为”特别是“懒政”“惰政”等现象难以追责的问题,该州在制度设计上借鉴“缺陷产品召回”的做法,立足比批评重、较处分轻,对不胜任现职干部实行召回管理。州委先后出台办法或通知,明确环节和程序,综合运用集中教育、调整岗位、组织处理等手段,把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严密了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
在此基础上,州委围绕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纪律要求,特别是党的优良传统等不成文规定进行量化具体化,梳理出30种召回情形,划定行为红线,明确要求对不想干、不会干、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闹不团结、违规违纪等“五类干部”进行召回。
如何确定召回对象?州委认真总结兴仁县试点工作经验,提出“五步工作法”:下发预警通知,提出初步名单,会议集体研究,开展交心谈心,公示召回对象。目前,全州共召回干部1812人,其中处级干部26人、科级干部351人、一般干部1435人。
各县(市)组织部门和州直部门以党校为主阵地,采取专题培训、警示教育、实践锻炼等方式,对召回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同时,针对不同对象,视其召回情形,主要突出思想教育、作风养成、能力提升等3个类别进行分类施策、对症下药。
召回对象通过集中教育培训后,各地各部门对干部集中教育培训期间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考核评价结果给予安置,或回原岗位,或调整岗位,或组织处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州改非或免职165人,占召回对象总数的9.1%;待岗67人,占3.7%;辞退或解聘27人,占1.4%。
在推动不称职干部“下”的同时,州委更注意发现和使用那些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进一步拓宽了干部“上”的渠道。2014年干部考察调整工作中,从州直机关拿出10个副处级职位,专门面向在乡镇连续任职8年以上的乡镇党政正职选拔;从州直部门选拔3名干部到县(市)、试验区担任党政正职,从县(市)选拔19名干部到州直部门担任“一把手”,形成能者上、优者用的良好机制和氛围。(本报记者 罗旭 王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