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5日 星期一

    媒融背景下广播语体融合和话语体系建构

    作者:刘力军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5日 07版)

        传统媒体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实现了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终端等不同层面的融合,实现了一种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多种媒介融合的传播形态,业界称之为“全媒体”。全媒体广播是率先将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代表,它呈现出与传统广播不一样的传播特征和语体样态,广播语体的融合趋势引发了我们对广播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考。

     

    全媒体广播的传播特征

     

        全媒体广播是媒介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符号为传播手段,并利用多种信息平台进行一云多屏式传播的崭新媒介形态。同传统广播相比,全媒体广播表现出诸多不同的传播特征,尤其在传播渠道、受众角色、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

     

        传统广播以音频作为传播符号传递节目内容,信息的接收终端是收音机。全媒体广播则可以将广播节目输送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的接收终端,它的传播渠道和接收终端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细分化。

     

        传统广播的受众是“听众”。在全媒体广播时代,“听众”这个名词将逐渐被“用户”所取代,他们既是节目的生产者又是节目的消费者。全媒体广播的“用户”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结合体。

     

        传统广播的节目内容一般由专业队伍制作,采用“精英制作内容,大众接受内容”的模式。全媒体广播则打破了内容制作由专业人士垄断的模式,形成了专业人士和用户共同生产内容的新模式,用户生产内容已成为专业生产内容的一个重要补充。

     

        传统广播采用的是点对面的单向线性传播方式,传播主体不清楚听众是谁,不知道听众的真实需求,听众的收听意愿只能通过传播主体过滤之后才能间接体现。全媒体广播则采用双向互动传播方式,它不仅能够完成点对面的传播,还能够实现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多元化的传播方式。

     

    媒介融合促进广播语体融合

     

        全媒体广播的传播特征促进了传统广播的业态改革,其渠道融合和内容融合直接推动了广播节目内容和节目文本的改变,形成了新的语言样式和新的语体形态。广播语体就是广播节目主创者为了适应节目语境需要在节目文本写作和语言表达方式上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由节目文本和有声语言表达两个要素共同构成。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进行节目创作时,既要熟知我国的政治国情、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等宏观的传播语境,又要把握好节目制作和播出时的具体情景语境。

     

        随着全媒体广播在传播渠道、接收终端和内容生产上的高度融合,以及听众角色和传播方式上的转换,广播语体发生了跨越式的变化。在情景语境融合的驱动下,广播语体的两个构成要素——节目文本和有声语言表达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融合现象。

     

        情景语境的融合迫使广播节目内容做出新的调整,节目文本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首先,全媒体广播在节目设置上要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节目内容和文本创作要分众化、个性化,因为不同群体对接收终端的选择偏好有明显差异。节目主持人在创作时需要借鉴不同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法、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这个过程必然是多种文本的融合过程。其次,全媒体广播节目文本中融入了用户生产的文本元素。全媒体广播通过社交媒体搭建互动平台,让用户参与节目互动,用户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经过编辑挖掘可以成为广播节目源。

     

        节目文本的转述能力是节目主持人必备的专业素养,节目文本的融合必然导致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的融合。除此之外,广播媒体为了满足听众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打破固定的节目模式,还专门利用用户生产的内容编排节目。听众可以根据栏目主题,通过微博微信提供节目选题或内容,经过编辑加工整合后形成一期源自受众的节目,这在广播中就形成主持人和受众两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的融合现象。

     

    建构融媒时代的广播话语体系

     

        在全媒体广播转型过程中,广播媒介除了做好硬件和平台的技术升级工作之外,应着力研究全媒体广播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规律,探索如何生产符合听众需求的节目内容。对全媒体广播来说,要立足音频资源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声音”,仍然是广播的核心内容。广播媒介应培养一支适应全媒体需要的从业人员队伍,尤其是节目主持人队伍。主持人要有互联网传播思维和用户思维的理念,要有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与听众互动的方式,善于挖掘用户信息,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推送个性化的节目。

     

        语体融合其实是传统广播在融媒背景下话语表达方式的应对和变革。作为主流媒体的传播主体——主持人和编辑记者,要有意识地改进固有的话语体系、表达习惯以及播报和呈现的方式,要以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喜闻乐见的主持风格真诚地同受众交流,在大众话题中不失主流价值,在权威报道中贴近民生,从而构建好融媒时代的广播话语体系。这既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要求。(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形势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g2013116]的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