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2日电(记者郭超)6月12日,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前夕,中国文联大厦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这里举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个时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样式,甚至有人将我们这个时代称为“非遗时代”。与会专家学者以本书的出版为例,畅谈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记录和传播的看法,使得本次座谈会变成迎接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庆祝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滋养和哺育着每个华夏儿女。”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认为,我们要不断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活力,使其成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动力。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座宝库。”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这样说,他还讲述了一个文化遗产与传播的故事:《长江日报》记者余熙,二十年间以民间交流形式,在60多个国家举办数百场当代中国故事演讲,产生极大影响,让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多彩的文化刮目相看。
“出版百科全书标志我国非遗保护和研究的成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说。从人类历史来看,只有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有编写百科全书的可能。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二战之后的美国都是例证。
“如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非常快。我们要记得住乡愁,就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说,“另外,百科全书既要有纸质版,也要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新的传播手段扩大影响,出电子版百科全书,让更多人能够受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所有传统知识和文化形态,中国更是非遗大国,非遗资源多达87万项,遍布生产、生活和历史文化各个领域。”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百科全书,因此,以百科全书的形式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恰当的。”
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朱庆主持座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的非物质文化研究专家、本书总主编冯骥才发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史诗卷》主编诺布旺丹代表编著者发言。
中国文联“文艺出版精品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自2012年经中国文联出版社立项,并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集合中国民协、中国社科院等一大批国内优秀学者精心编纂,多位专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盘点、梳理,吸收和借鉴最新的学术成果,编纂出这部“百科全书”。第一批《史诗卷》《传承人卷》《代表性项目卷》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完成出版。